最近两天,《今日60分》栏目一直关注关于预付卡充值的话题。最近几天,市民邹女士也因为一张VIP会员卡犯愁,手里的卡还有余额,可店却关门歇业了。
邹女士说,当时这家美发店服务好,离家近,她毫不犹豫地办了一张储值型的VIP卡,可今年2月28号,当她再去这家店消费时,发现店关门歇业了。
邹女士说,虽然新店理发师没变,店名却换了,而且之前优惠卡的折扣在新店不能继续使用,而此时她的会员卡里还有2200元左右的余额。
邹女士:“他们说这个理发店现在不是潇洒(名派)了,叫V+star,跟他们潇洒(名派)没关系,是这么跟我说的。”
既然不是同一家店,为什么会员卡能使用,又为什么不能按以前的优惠使用,记者按照会员卡上背面标注的,潇洒名派漳州二路分店电话打了过去。
这位工作人员称,原会员卡并不是所有的V+star店都使用,如果市民想要继续享受优惠,可以继续到潇洒名派的中山路、麦岛等其它分店消费。
邹女士:“这个店现在已经搬迁了,别的店可以用但是距离太远,对我造成很多不便,而且这个店搬迁也没有通知我们,所以我要求把这个剩余的费用给我退出来。”
大约一个小时后,潇洒名派的工作人员回复邹女士,表示已经跟泰山路99号的V+star店协调好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但对邹女士退余额的要求表示,需要请示后再做处理。
店铺收缩,商家寻找新店接收老会员,就这一点上,商家的做法值得肯定,可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新店只接收会员卡,却不让消费者在这里享受折扣呢?两个店就会员消费是如何交接的?为什么在记者采访后,优惠再次恢复?这些反复背后,商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是记者采访后的特事特办,还是针对所有消费者的后续解决方案?希望商家能就此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既然已经安排别的商家接收,那就别再因为这些小事,伤了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