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温暖2018,我们来认识一位说唱团的团长,一提到说唱,很多人立马想到的可能是年轻人玩的rap,也就是有节奏的说话的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可是今天咱们看到的这个说唱团,里面可都是老年人,而且据说为了养这个团,团长自掏腰包不下百万,能买个房子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眼前这位手拿纸笔,说话声中气十足的老人,就是魁峰夕阳红老年说唱团的团长,金峰亭。这处二百多平米的排练厅里,聚集了二十多位演员,有唱歌的,跳舞的,说快板的,还有演奏各种传统乐器的。
虽然成员们称金峰亭为“老板”,可实际上,他们在这个说唱团里拿不到任何报酬,不管是演出还是创作,都是纯义务。而团长金峰亭,这些年更是倒贴了不少。
金峰亭粗鲁算了算,这些年,自己和家人在剧团上的投入不下百万,不过这些钱,自己拿的心甘情愿,“年轻的时候干事业,全靠乡里乡亲支持,年老了做点贡献,用文艺滋养这片土地”这是金峰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金峰亭出生在1942年,小时候全家都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很差,到了八十年代,金峰亭开始经商,从服装生意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积累资本,慢慢地开起了大型机械工厂,家里的环境也变了样。
对于开饭店的事,金峰亭的老伴起初并不同意,两人甚至还一度陷入了冷战状态。
就是这首歌,让金峰亭逗笑了老伴,结束了冷战状态,也正是这首歌,让金峰亭发现,原来自己除了经商,还有不一样的才能。
这首《开饭店》越唱越有名,从那以后,金峰亭的创作才能,也被大伙认可。
每逢庙会,金峰亭就会拉上几个伙伴,一起去唱戏,久而久之,队伍越来越大,魁峰说唱团,就这样诞生了。
别说,老爷子还真有两下子,找到了一个好的方式和老伴和解,词儿写的也平实。
只有小学文化的金峰亭在创作上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而他却总能一点一点的克服。
2002年,魁峰说唱团成立以后,金峰亭和其他成员经常一起到各个村庄演出,既然是演出,就需要准备各式各样的道具和设备,为了支持老爷子的事业,儿女们也是倾尽全力。
说唱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就眼下来说,演员的年纪普遍较大,排练时间有限,技术上又缺少专业的设备操控人员,这些都需要金峰亭想办法一一解决。
如今,已经76岁的金峰亭,仍然在坚持演出,坚持创作,不光是为了老有所乐,更为了给千千万万的乡村百姓,带去茶余饭后的一点点欢乐。
可能有时候就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吧,虽然不挣钱还倒贴钱,但是我感觉金老很快乐,而我们可能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反哺。一个人发达了,但是不忘本,还想着回馈街坊四邻,回馈社会,我更佩服的是这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