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播 >  今日

小康青岛在路上:脱贫攻坚忙 全民奔小康

2017-11-05 19:04
用手机观看
更多视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这两年,青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率先走在前列。昔日的贫困户、贫困村,不断告别旧的日子、踏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今天的《小康青岛在路上》,我们一起去看看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新变化。

  环卫保洁员,现在是杨常升的第一个身份。把村里大街小巷清扫一遍,手里这把扫帚,每天得挥舞上万次。今年48岁的杨常升,上有腿脚不好的老母亲,下有正上大学的孩子。自从十年前离婚后,整个家就扛在他一个人肩上。祸不单行,几年前老杨又患上了腰椎疾病。为了养活家人、为了给自己治病,杨常升欠下了一大堆外债。

  所有一切,在这两年里得到了改变。2016年,我市启动精准扶贫,杨常升被胶州市确定为扶贫对象。针对他的实际情况,镇里给他了提供了公益工作岗位。除了保洁员,他还是村里的治安协管员。两份工作,每天得忙碌三四个小时,而这份忙碌,让杨常升一家有了旱涝保收的基本收入。

  搞大棚种植,是杨常升一天要忙活的第三件事。大棚里,今年种的辣椒已基本摘完,杨常升正在为下一茬种荷兰土豆做准备。去年,他就种过荷兰土豆,一年下来,总收入达到了5万元。这个收益,让原来只种玉米、小麦的杨常升尝到了大甜头。三个大棚正在成为杨常升一家致富的摇钱树,而这树是村里通过扶贫专项资金为他栽种的。

  过去的苦日子正在变甜,杨常升的奔头也更足了。对于他来说,远在黑龙江读大学的儿子,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了。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体还算硬朗,明天的生活无疑将更加美好。

  胶州市里岔镇杨家庄村东北方向30公里外,坐落着洋河镇东王家庄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多年来,东王家庄村一直发展缓慢,村集体账上常年分文没有。

  去年开始,在省市扶贫资金的支持下,东王家庄村建起了种植大棚,发展起高效农业。村集体办公用房的屋顶上,也架起了太阳能板,搞起了光伏发电。同时,依托临近的艾山景区,村里的农家乐也是红红火火。当年的穷山村,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如今,这个有着50户,160人的小山村,已经顺利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集体有钱了,村里的面貌也大变样,这一切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都在看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