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还是用生活在报告的形式,来回顾一下16年来,那些人的成长和一些事的变化。今天的主人公,小森宇,和我们生活在线同龄,熟悉我们节目的观众对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2002年生活在线和爱心市民仅用了5天的时间,筹集了八万块钱善款,让身患瓦登伯格综合征的森宇成功安装上了人工耳蜗,2岁半的森宇因此来到有声世界。1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森宇现在怎么样了?
2002年11月,生活在线接到一通特殊的求助电话,患瓦登博格综合征的2岁男孩森宇,等来了一个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机会,却因为筹不齐医药费,眼看着要与手术机会擦肩而过。
森宇妈妈的求助触动了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的心,老人、孩子,企业、社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整个城市开启了一场爱心与时间的赛跑。
青岛市民仅用了5天时间就筹齐了八万块钱的手术缺口,2002年12月7号,森宇在青医附院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三个月后,人工耳蜗调试成功,两岁的森宇终于回到了有声世界。
小森宇用一声响亮的哭声,告诉所有人:我听到了。而听到声音对森宇来说仅仅是个开始,等待他的还有很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14年过去,当年那个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小森宇,现在是否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自如的交流了呢?14年后,森宇的家早已更换了住址,记者小胡多方打听,终于得到了森宇妈妈的联系方式,在李沧区的一处廉租房里,我们见到了森宇母子。
16岁的森宇如今已经是一名初三学生,除了某些发音不太清楚,语言交流几乎跟正常人一样。下午6点半,森宇刚刚放学,妈妈宋秀梅在准备着晚餐。
回首14年前,筹备捐款和手术期间的每一个日子,宋秀梅都历历在目,期间发生的无数感人故事,
每一次讲述宋秀梅都会眼眶湿润,那段曾经痛苦无助的日子,如今回忆起来却是那么的温暖。2002年8月22日,小森宇降生了,不久妈妈宋秀梅便发现,孩子的左眼变成了蓝色,对声音也不敏感。夫妻俩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最终在北京协和医院被确诊为“瓦登博格综合征
",这种罕见病的发病率仅为千万分之一,而治疗的唯一办法就是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森宇两岁那年,一个听力助残公益项目,愿意为困难家庭的患者减免六万元手术费,可夫妻俩东拼西凑也只有四万,剩下的八万元,到哪里去找呢?
可爱的孩子,无助的母亲,求助一经生活在线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自发开始了一场紧急救援行动。
捐款数额不断攀升,6天后,数额已经远远超过了8万,大家的努力让小森宇赢得了宝贵的手术机会。2002年12月7号,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人工耳蜗被成功植入到了森宇的耳后。
三个月后,在青医附院,当与人工耳蜗连接的言语处理器被打开的那一刹那,第一次听到声音的小森宇被吓哭了。
小森宇哭了,像刚刚降生的孩子一样,也因为这一声啼哭,森宇的新生命开始了,曾经上天按下的静音键被重新打开,森宇回到了有声世界。
当时两岁的森宇即将错过最佳的语言发育期,按理说,应该去正规的语言康复机构做科学的训练,但因为费用太高,加上路途遥远,宋秀梅决定自己教儿子说话。
半年后,宋秀梅的坚持终于在森宇身上看到了希望,森宇开口说话了。
孩子喊出妈妈的那一刻,宋秀梅喜极而泣,这一声”妈妈“,她等了太久。一年之后,森宇基本可以正常交流了,可因为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发音始终有些缺憾。
人工耳蜗的外置接收设备损耗非常大,有些导线一两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最贵的零件一个就要三四千块钱,这些年,为了预留出钱以备更换零件,宋秀梅总在想法设法的增加收入。
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朝九晚五的工作宋秀梅坚持不下来,只能在家里做些手工活。
6年前,宋秀梅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术,一个人带孩子,期间的心酸和无奈可想而知,但宋秀梅觉得,只要有儿子陪在身边,每一天都是幸福。
这些年,作为生活在线的老观众,宋秀梅一直默默关注着节目,生活在线就像一位老友,不常联系,却从未疏远。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