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青岛“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将助推青岛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前列。《青岛新闻》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引领新常态 建好“三中心一基地”》,及时关注全市上下加快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成效。首先来看青岛在国际创新合作方面的报道。
日前,由海尔生物医疗团队研发的航天冰箱随神州十一号飞船顺利升空,目前运行状态良好,为航天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海尔研发团队通过与东欧国家开展超低温冷藏技术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了包括蓄冷技术在内的多项国际顶尖科技成果。
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深入实施,海尔还将研发食品冰箱、超低温冰箱,更好地满足航天员的生活和科研需求。
在国际协同创新中,岛城众多中小企业同样亮点纷呈。中商纳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发,运用3D打印技术把固体二氧化钛制成纳米级膜材料,用于工业废水再利用,成本和效果优于市面采用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
现在,中商纳阳已经在城阳一家染织企业开展中试运行,企业的染织废水经过处理后大部分可以回用,污水处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双降。
结合“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发展定位,我市加快构建完善的国际协同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设了18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葛丽娜日前与中方合作团队入驻崂山院士智谷开展微生物黄金提纯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青岛国际创新“朋友圈”已涵盖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30个国家和地区,吸引13家国际高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青设立研发中心,中外双方已共建21个联合实验室,青岛在海外设立了16家研发中心,全市国际创新合作水平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