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关注了岛城一些公交车站台摆放上了爱心板凳的事儿,那是83岁的孙延德老人自己掏钱买来又亲自安装上的。我想,不光是让那些使用过爱心板凳的乘客们暖心,也会让所有看了节目的观众们感动的。可是感动之余,或许很多人跟我有着相同的疑问:八十多岁的老人,是怎么把这么多的凳子挨个车站摆放到位的呢?今天,记者就跟着老人一块儿,去体验了一把。
早上九点,记者来到孙延德家时,老人早已经准备好装备,一个便携式的小推车里,装的全是铁链和锁头。拉着小车,老人出了门,今天的第一站,是去华阳路附近的旧货市场买凳子。
旧货市场里,对于这个频繁过来采购的大客户,大伙早就不陌生了。老板见老爷子过来,赶紧拿出事先捆好的凳子。
孙延德也说,每次雇车的成本太高,还不如自己搬着坐公交车,走到哪放到哪。封女士把凳子放到小推车上,帮忙送到华阳路车站。孙延德上了一辆218路公交车,今天,他的目的地是少年宫。几经颠簸,中途还倒了一趟车,老人带着板凳上上下下,终于到了少年宫车站。记者跟老人一起,先把捆好的板凳打开,然后拿出铁链子一一拴住,最后挂上锁头,一对板凳就这样安好了。
车站的另一头,用同样的方法,孙延德又摆上两个凳子。老人说,车站大小不同,摆放凳子的数量也不同,但至少要保证有两到四个凳子。一个车站放下来,记者早已经满头大汗,身边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是气喘吁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劲头。拿着东西,他又来到马路对面的车站。
等车的市民看到眼前的情景,纷纷对老人家竖起大拇指。少年宫车站的凳子总算是放好了,孙延德又来到热河路上的承德路车站,今天拿的凳子还剩4个,都放这里吧。
看着老人蹒跚的步履,记者又感动又心疼,83岁高龄,还这样奔波劳累,可老人说,自己是累并快乐着。他以前是建筑公司的普通职工,退休后就一直在各个社区做公益,从没闲下来。自从开始忙活爱心板凳,这又多了一份事业。可是,每月仅4100元的退休金,在全市各个车站装上爱心板凳,需要付出多少辛劳,可想而知。
首先要郑重的向孙延德老人道一声谢谢,您辛苦啦!这么大岁数的人,其实本身行动就不如年轻人那么的麻利,更何况还得搬着这么多小凳子,每天奔波,付出的体力和辛苦可想而知。并且每完成一个车站也就意味着下一站要去更远的地方。虽然花着自己的退休金、虽然不求任何回报的忙碌着、虽然不知道这样日复一日的安放,到什么时候才能覆盖岛城的每一个公交站点,但是想想,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这样无私的奉献而且不断地坚持呢?我们能做的是,碰到老人的时候搭把手,帮着搬搬抬抬,再就是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主动爱护,并提醒其他人能爱护好,我们也算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人表达谢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