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6566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求助电话。她的两个儿子,都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作为母亲,她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挽留住儿子们的性命......
二十年来,储秀兰和老伴儿吕光录,一直在李村大集本本分分地经营这个小小的粮油摊儿。几天前,储秀兰收到了来自市场全体业主的一笔爱心捐款。若不是生活陷入了绝境,性格向来隐忍坚强的她,说啥也不愿意把自家的苦难,公之于众。
早上和晚上的五六点钟,是每天客流的高峰时段。为了给两个儿子多挣些医药费,储秀兰总是全市场最早上班、最晚收摊儿的业户。她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睡饱觉是在什么时候了。虽说人在摊位前,但她满脑子挂念的都是病入膏肓的儿子们。老伴儿一个人在家,能应付得过来吗?
大儿子吕兆进今年31岁,由于肝硬化腹水,如今肚子已经肿胀成了气球的大小。而躺在地板上不能自主活动的男青年,则是储秀兰与吕光录28岁的小儿子吕兆贺。八月份的时候,兆贺还能开口说话、下地走路。可最近两个多月,他的病情急剧恶化!
储秀兰和吕光录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带领他们一家四口找回往昔的健康与喜乐。可命运,却偏偏弄人。注定要让这对恩爱夫妻,经受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苦难与悲伤。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缺陷疾病,发病率在五十万到一百万分之一。它由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消失,继而引致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蛋刀排铜障碍。蓄积在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脏、角膜处沉积。慢慢的,会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椎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等。小儿子兆贺发病那年,还未成年。
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维持。过去十一年来,夫妻俩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小儿子兆贺的身上。大儿子兆进,则常年在北京做小本生意。直到年后,向来身体硬朗的兆进,也发病了,他们才知道,这种罕见病,绝大多数限于同胞一代发病,或是隔代遗传。
储秀兰与吕光录的两个儿子,眼下都正值壮年,本该是孝敬父母的年纪。然而,罕见病却正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们的生命。生为父母,储秀兰与老伴儿下定决心:但凡有一线希望,他们都要背着儿子们去最后一搏!
多年寻医未果,正当兄弟俩准备放弃的时候,从安徽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目前中国“肝豆状核变性”专科研究中心。医生建议,老两口带着儿子们去那里做进一步治疗。眼看儿子们有救了,老两口兴奋不已,可与此同时,也陷入了深深地绝望。
每天下午三点零五分,储秀兰和老伴儿都会轮换着去铜川路小学,接三年级的小孙女媛媛放学回家。原来,老两口除了需要照顾两个病重的儿子之外,肩膀上还承载着小孙女的未来......
凌晨四点,睡眼朦胧的媛媛,总会跟着爷爷奶奶一块早起出发,先去市场再去学校。起早贪黑,周而复始,可懂事儿的她,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她深知,爷爷奶奶和爸爸叔叔,都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失去的亲人......
待医药费筹齐之后,吕光录即将带着两个儿子远赴安徽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