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脱贫人口获得可持续的增收致富能力?昌盛日电太阳能公司探索出一个光伏农业扶贫模式,通过赋予农民好技能,带给当地好项目,以收入“造血”带动思想“活血”,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系列报道《贺兰山下的“金色希望”》,今天请看“授人以渔,造血活血”。
在昌盛日电银川光伏农业园区的菌菇棚里,村民万军红向记者讲解他刚刚掌握的菌菇疏蕾技术。44岁的万军红是一名生态移民,以前在当地一家钢铁厂从事收入不高的冶炼工作,搬迁到原隆村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一家人享受政府扶贫兜底保障。这个农业园区运营后,万军红来到这里上班,并通过培训成为一名技术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昌盛日电光伏农业园区不仅针对前来打工的贫困村民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还为掌握技能的村民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村民史旭东这些日子非常高兴,自己种植的菌菇喜获丰收,最近又承包了第二个菌菇大棚,由两年前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小老板”。
在宁夏,白天温度高、空气又干燥,不适合喜湿好低温的菌菇种植,而光伏农业园区的这种新棚型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扶贫也要扶智。在光伏农业园区工作的村民,首先要接受为期9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工作期间,每个月还要培训四次。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还包括管理理念、市场观念、纪律意识等多个方面,村民们不仅腰包鼓了,意识也实现转变。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