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整个青岛就象山东半岛伸出的手臂,环抱着胶州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胶州湾像其它海湾一样,也曾遭受过严重的污染。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置于首位,痛下决心,实施刮骨疗毒式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胶州湾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复苏。
近期,刚刚竣工的胶州湾环湾绿道城阳段,吸引了许多青岛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这条正在建设中的环湾绿道全长197.4公里,东起团岛,西至凤凰岛,预计将于2016年底全面完工,建成后将成为胶州湾环线上一条名副其实的“绿飘带”。
绿道建设是整个胶州湾永久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的一部分。孙云潭所说的“加固保护”,就是要全面隔绝陆源污染,同时也为胶州湾填海开发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据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记载,胶州湾的水域面积在当时是560平方公里,到1985年,这一数字仅为374平方公里。2010年,这一面积已变为343平方公里。由于胶洲湾面积缩小,水动力强度大幅度减弱,导致胶州湾纳污能力和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也显著减弱,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青岛市进行了大规模河道综合整治,环胶州湾区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13座,全部达到了国家最严格的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除对胶州湾岸线实施修复整治,拆除各种污染严重的养殖设施之外,青岛市还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在1500亩滩涂范围内种植碱蓬、柽柳等耐盐碱植物进行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为了对胶州湾进行永久性、终极性地保护,自2011年起,青岛市还着手为胶州湾建立了一道法律保护的屏障。
数据显示:目前,胶州湾内二类也就是良好以上的海水水质覆盖面积占比由2010年的57.2%上升至2015年65%;胶州湾的水域面积由2010年的346.3平方公里,增加至2015年的370.6平方公里,增加近25平方公里。然而,胶州湾底部生态环境较脆弱,人类活动的干预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尚未可知的连锁反应,目前青岛市正在进行充分的水文、地质和生态监测调查以及论证,不远的将来,一座胶州湾海洋公园即将成为黄海之滨亮丽的风景,青岛的“母亲湾”也将得以休养生息,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