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明节,大家都会背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横笛、盛开的杏花、从乡村酒家飘出的酒香……令人神往昂。这首诗,可以说是千古流传、老少皆知,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杏花村到底是哪儿呢?几十年来,天南地北有十多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这其中,又以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这仨地儿的竞争最为激烈。不止是打嘴架昂,激烈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杏花村虽然不是名人故里,但杏花村之争背后的逻辑,和争名人、争名人故里没什么两样,人们绞尽脑汁地去引经据典、去生拉硬拽,无非都是为了名和利,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按照各自的说法,山西省的杏花村位于汾阳市区以北,这里也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的产地,汾酒,也因此被称为杏花村酒。位于安徽池州的杏花村则称,杜牧任池州刺史,写下了《清明》这首诗,名扬天下,那杏花村不在我们这儿,还能在哪呢?至于湖北麻城,则是从诗的内容、心境、气候和地理位置上分析,觉得他们那儿是最合乎情理的,还专门找人写了一首同名的村歌,就叫《麻城杏花村》。
都太拼了。杏花村之争,让我想起了当初的香格里拉。这个世界知名的地理品牌,也曾一度被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争得火热。2001年,国务院批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但四川省又将亚丁乡命名为香格里拉乡,并加了一个后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至于西藏呢,他们宣称真正的香格里拉在西藏昌都地区。
其实想来挺可笑的,当年的文学家、探险者和诗人,在游走于大自然的时候,还没GPS呢,什么这村那店儿的,根本没有具体的地理界线和经纬度,可能连名字都是随着历史不断地改变的。我们传诵《清明》这首古诗,是因为意境之美,并不是真要找到杏花村,研究个美食攻略或者旅游地图。这么费劲心思地去挖掘、包装和消费历史,为什么呢?是因为现如今风土人文,乏善可陈?是因为旅游资源太过单一?即便真的被你们争到这个所谓的名号,或许短时间内可以招揽游客。但之后呢?最后又留下什么呢?
旅游,是一种现代的消费工业,我去玩不一定奔着谁的名号,而更看重眼下的旅游体验。香格里拉酒店,是靠现代商业运营闻名世界,而不是说这个名字有多动听;迪士尼乐园靠的是强大的创意产业,以及对青少年心理的精准研究,而不是什么“米老鼠的故乡”。现在好,各个地方玩的东西开发的不怎么地,先为个名字打起来了。目前来看,“杏花村”这个名号,已经分别拆分给了两个地方,山西的酒和安徽的旅游,都有这个注册商标了,那么你说真正的“杏花村”又在哪儿呢?去年《琅琊榜》热播的时候,也是各个地方声称自己的地界有琅琊台,现在电视剧热过去了,谁还在乎什么琅琊台?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说白了你们玩的不是旅游经济,不过凑凑热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