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2016,今天我们来说个跟家有关系的话题,拆迁,在现代城市当中,应该是个让人兴奋的事,可是如果要拆迁的地方,你已经住了好几十年,你又会是什么感觉呢?今年,市北区铁山路,长山路上千户居民即将面临拆迁,这个春节,也是老住户在筒子楼里过的最后一个春节,这顿团圆饭又会是什么味道呢?
擀皮儿,调馅儿,眼瞧着猴年就在跟前了,在铁山路社区,十几个老街坊邻居凑在一起,放下忙年的活计,包顿过年饺子。虽说饺子年年月月都有,可对于大伙来说,这次的滋味,着实带着点特别的味道。
高苑路四号,77岁的蒋瑞英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连结婚嫁人都没有离开。
四十年代的壁橱,五十年代的温度计,六十年代的老床,不大的房子,每个角落,都是回忆。
幼年时父母的慈爱,少年时姐妹的友善,成年后夫妻的相濡以沫,一桌一椅,都是深情。离开老家,住更好的房子,过更好的生活,老人又欣喜又惆怅。她用这种执拗的方式,带走属于这个房子七十年的回忆。
上千户居民迎来拆迁,筒子楼里的最后一个春节,大家有笑有泪。
七十年的回忆,老街坊胜似亲人,大伙要把几十年的情谊,全都包进饺子里。
蒋阿姨的心情应该能代表所有这里老住户的心情,让他们不舍的不只是旧家具,也不仅是那套房子,更是他们自己的童年、青春、成熟、年老所有的记忆,当然,除了每个人自己的记忆,还有邻里之间的情谊。
老房子,老家具,老街坊,而对于72岁的佟世新来说,街坊这个词,有着更为特别的含义。
和蒋瑞英一样,72岁的佟世新也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屋子里最热闹的时候,有父母姊妹七口,而如今,只有老人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他说,这些年,因为周围的屋子实在老旧,很多住户陆续把房子租了出去,自己多了很多新市民邻居,可无论是新邻居还是老街坊,那份情谊,始终没有变过。
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大伙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春节了。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以往年年都干的事情,今天做起来,更多了几分郑重。
杨鸿芳和老伴都是青岛港的职工,这里是单位分给的老房子,如今女儿已经出嫁,老两口有了外孙和外孙女。老屋要改造的消息,是16年他们收到的最开心的礼物。
亲情,邻里情,老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辽宁路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然这里很快就会旧貌换新颜,但过去的记忆,还是能保留下来。
对于每个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家庭来说,筒子楼里的最后一个春节,欣喜,憧憬,惆怅,不舍,种种情绪,五味杂陈。今天,大伙就把这几十年的情谊,包进饺子里。
看的出,今天这顿饺子,大伙都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味道肯定差不了。大家都说,虽然这是在老屋的最后一个年,但可不是老街坊的最后一次相聚,咱要把这份老街坊的感情,延续下去。
拆迁,就像是一座城市的新城代谢,改造和建设是为了更好,但我相信心底的那份记忆和情谊会愈久弥香,我们也祝愿老住户们以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同时更希望邻里之间的那份情谊永远保持着,并且感染更多人,让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更亲密、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