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青岛有一面墙,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很多人在朋友圈里也是纷纷转发,这面墙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友善之墙”,一面冷冰冰的墙如何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呢?我们现在就去嘉定路64号看看。
一面漂亮的背景墙,一排挂钩,一堆衣服,背景墙上的几行字表明了这个角落的目的和用途:“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物挂上,有需要的可以随时取走”,这里,就是从昨天开始火遍朋友圈的“友善之墙”。
嘉定路64号人行道上的这个角落,可是相当火爆,过来送衣服的市民络绎不绝,有的还是特地从崂山李村驱车赶过来的。眼前的场景,让当初的组织者直呼“想不到”。
活动的发起者告诉我们,友善之墙的创意来源于国外,初衷是帮助那些无家可归或者经济拮据的人。后来,国内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了这样的“友善之墙”,在山东,青岛算是头一份。今年冬天格外冷,一件闲置的棉衣,一条不用的围巾,也许在另外一个人那里,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期间,衣服被挑出去十几件。这个无人看管,自发自愿的“友善”之墙,为什么会如此火爆?
组织者说,他们希望,无论是送衣服的还是拿衣服的,他们之间并不是“施”与“受”,而是一种更加简单随意的关系。
拿的坦荡,用的心安,各取所需,节能环保,这是“友善之墙”的另外一个用途。其实,类似的地方,青岛还有不少。在福州南路一个停车场附近,有一个特殊的摊位。写着”赠送“二字的牌子也格外引人注目。
知情者说,这个摊位的设立者是一个老人,有时候会看到他在摊位这里收拾衣物。也许是地方偏僻,除了附近居民,来往的人并不多。
有人说,地方偏僻,才能保护受助者的隐私,也有人说,要让更多人知道,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记者觉得,其实,无论在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物尽其用,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