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惠民工程的幌子布下惊天骗局 幕后黑手究竟有何能耐?  16-01-28     视频长度: 0:11:9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昨天,我们关注了宁化路上四方社区,正在施工的外墙保温工程,实际上是骗局的事。子虚乌有的工程竟然引来了七八只施工队,拉开架势已经开始施工了,很多墙体也成了大花脸。今天,记者再次感到上四方社区,有些施工队正在撤离。

作为最底层的包工头,

阚师傅和盖师傅,并不愿意透漏上线的消息,因为除了工程上的投入,他们还交了一部分保证金。大家害怕惹恼了上线,保证金打了水漂,更害怕拿不到任何费用。最该为这次骗局买单的,所谓的总包到底是谁呢?难以想象,一个不存在的工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进驻小区并开始施工,

更不可思议的是,骗局竟然能施工到这个程度。

阚师傅,辽宁省朝阳市人,为了这个所谓的外墙保温工程,已经跟妻子在青岛呆了两个多月。今天,他们准备把这里的施工设施拉走。

阚师傅说,本来他是负责安装吊篮的,有两栋楼归他施工,一部分已经开始装了。前段时间,不断有人来说没有这个工程,责令他们赶紧搬走,一开始还不太相信,毕竟自家手里有合同,可说的人多了,而且都来自政府部门,阚师傅这才不得不接受现实。

阚师傅说,他是通过一位姓吕的中间人介绍,跟一位姓祁的包工头签的合同,当时承诺的很好,也签了完备的合同,所以才放心大胆的从沈阳赶过来,本以为等待他们的是愉快的合作和赚钱的项目,结果现在得到的只有一张欠条。

阚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三个月他两口子白忙活不说,材料的运输费、损耗费、吃喝拉撒,都算小头,关键是自己还雇了七八个工人,虽然自己被骗,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工钱还得给。

问起他们的上线,也就是给他们开欠条的祁师傅,阚师傅并不愿意跟记者透漏太多。而实际上承担损失的不只是这些施工队。

说起来大伙都有点后怕,当时这些施工队,都劝说大家把空调室外机、晾衣架等等妨碍施工的全部拆掉。而公共部位的落水管有的已经被拆除。

现在阚师傅两口子要离开了,两栋楼之外,另一个施工队,还有工人在留守。

李师傅两口子也是辽宁人,是他们施工队留守的最后两个人,他们的任务是看管周围的保温材料和施工设施。前几天大降温,真不知道晚上怎么过的。

虽然包工头被骗了,但是李师傅两口子还是在维护者他们的包工头,保留一点拿到工钱的希望。其实他们的包工头盖师傅也在犯愁。

墙体节能保温工程的正规名称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根据市建委的数据,2015年,按照全市总体部署,改造的面积是350万平方米,是实打实的政府惠民工程,这些骗子究竟是如何利用惠民工程的幌子,布下骗局的?包工头们又是怎么上当的呢?

是得好好查一查,看看到底在哪出现了问题。不过我还是很纳闷,为什么相关部门早就劝离了,这些施工队还不走,这里面有没有自欺欺人的成分?按说,施工队都是行业内的,应该知道规避风险的手段,其实你打一个电话就知道了,社区或者街道有没有这个工程。

这种层层分包,或者靠人情、托关系的行为,我们在建筑行业内见到不少,怎么能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似乎大家伙一开始都被整得有点懵,你看相关部门要多方落实,这些施工队似乎也模棱两可。所以,未来,我们还是需要在加强信息透明、及时沟通、及时处理上多下些功夫。

打着惠民工程的幌子布下骗局,这样的伎俩,生活在线报道过不止一次。2015年10月份,开封路附近就有两位包工头,说是跟别人签了外墙保温工程的合同,已经等了五个月了,工程还是没开工,工程原来也是子虚乌有。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早在2015年的5月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就发布了警惕假冒政府工程进行诈骗的声明。但是这样的骗局还是层出不穷。那么正规的外墙保温项目该是怎样的流程呢?记者联系了市建委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赵主任说,外墙保温工程,主要是针对2007年10月1日之前竣工的、且具备集中供热的既有居住建筑,目的是改善住宅热环境,节能保温。2015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文件,明确了该项目的实施流程。由居委会牵头,经居民同意,然后委托项目实施单位,一般是供热企业,向区市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是项目启动的第一步。这样来看,施工队其实很容易就能确定项目的真伪。

也就是说,只要跟当地居委会或者片区供热单位求证,基本就能让骗局现出原形,而供热单位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那么从供热单位角度来说,他们又是怎么操作的呢?赵主任介绍说,热电集团就有这样的项目,记者咨询了热电集团。

热电集团生产技术部王部长介绍说,供热单位是受居民委托的工程建设方,他们来代替居民实施整个流程。经过招投标之后,他们会跟中标单位签订正规的总包合同,而施工方是不可以随便进场施工的。

这样来看,整个流程无懈可击,骗局也很容易识破。但是记者相信,每一个包工头,在跟他的上线签订合同的时候,不会不具备基本的常识。那么最顶端的这个骗子,到底是拿着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博得这么多人的信任,进而拉起这么大的骗局呢?记者联系了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说,案件还在调查中。看来,答案似乎只有等到骗子落网之后,才能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