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号,北京一名孕期26周的产妇,在住院的过程中发病,经多科室抢救无效后死亡。这是一尸两命啊,事后,涉事医院——北医三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初步判断,死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我不是专业人士,对这个病情不太了解,但是根据媒体的报道,死者杨女士今年34岁,有十几年的高血压病史,并患有胆囊结石等,曾经在北医三院生过一名早产儿,但不幸夭折。种种细节表明,这起悲剧,很有可能真的就是一起意外,因为本身产妇的身体就不是太好,但是这之后,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北医三院的官网发布声明称,杨女士去世后,死者家属数十人聚集、并滞留医院产科病房,不但打砸物品,还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这不就是医闹嘛,失去亲人的痛苦可以理解,但不能打砸医院啊,将心比心,医护人员被打,人家就没有亲属吗?家人不心疼吗?一时间,网友们纷纷谴责杨女士的家属。此外,还有人猜测,家属闹事,大多是对医院不满,会不会真的是医疗纠纷?还有传言说,死者家属提出了天价索赔,金额高达千万,疑似在讹人。
就在众说纷纭之际,事情又起了变化,杨女士生前所在的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致函北医三院,要求对杨女士离世的原因做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杨女士及其家属一个明白、公正、合理的交待。本单位的青年骨干去世了、产生了医疗纠纷,生前所在单位,过问一下也无可厚非,但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本来,这起医疗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可是死者所在单位、中科院理化所,是一家官方的科研机构,他们给医院致函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放的,这就把医患双方的纠纷,上升为两个单位的PK了。果不其然,这一纸红头文件继续发酵,医院的本家人,中国医师协会随即参战,他们官网上发文表示,向医疗机构提出调查并公开的要求,是单位及家属的权利,但是中科院理化所在公函的问题上,有很多值得向公民说明之处。好嘛,医患纠纷继续升级,双方是叫上板儿了。
表面上看,各方的表态都很理智,都说要尊重法律,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倒是看得人越来越眼花缭乱了。医院说,死者家属闹事儿,而家属这一方却极力否认,否认医闹,否认天价索赔,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儿?谁是谁非啊?吵得这么热闹,这基本的问题还没吵明白,真相到底什么样,不知道。是非混沌的时候,中国好单位站出来说话了,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裹挟公权力介入民事纠纷,从而引发医学协会的强势反弹,这家伙掐的热火朝天的,围观的人甚至都忘了大家为什么而掐了。可是有没有去调查死者离世的具体原因啊?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吧?你们要是忘了的话我提醒一下,第一,院方的医学解释合不合理;第二,死者病历信息是否完整,家属的知情权有没有得到满足;第三,家属有有没有打砸,有没有雇佣职业医闹,在有现场监控与警方出警记录的情况下,说清楚这些不难吧?真正该吵的不吵,不该吵的瞎吵,争着抢着利用舆论争夺话语权,你们让逝者如何安息?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让大家看着很不舒服,医疗纠纷咱见得很多了,闹到这种程度的真是头一回,说白了,还是当事人身特殊,杨女士和丈夫都是中科院理化所的博士,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我们想想普通人身边的医疗纠纷,哪有这么大阵势?谁能动得了红头文件?换句话说,现在化解医疗纠纷,都要开始“拼资源”了吗?我们普通人没有资源该怎么办呢?这也难怪,很多网友把杨女士的家属,称之为“中国顶级医闹”。
其实,随着近年来医闹现象不断被曝光,以及越来越多的医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科普,在医疗纠纷方面,舆论有同情医院这一方的趋势,但是任何评价,都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任何不基于事实、或者基于经验所形成的猜测,都不会有好结果。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院方有无过失,双方完全可以请第三方或者相关主管部门介入调查,你们就别闹了行吗,让法律的回到法律,别让公文压倒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