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说说昨天节目那位住在塑料棚里的大爷。这么冷的寒冬,咱们在有暖气的房子里,都经常会觉得冷,更别说是塑料棚了,只是一个遮挡,但无论是挡风还是遮寒,都根本不会起半点作用,而那位流浪老人,为什么如此执拗地选择这样的生活?他愿意向记者和救助人员敞开心扉吗?第二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公园。
无名无姓,拒绝救助。虽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但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毕竟不利于身心健康。今天又降温了,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户外待上一阵都深不出手来,真的很难理解这位老人是怎样熬过一天又一天的。电视机前,如果有谁认识这位老人,或者知道关于他家人的信息,请跟我们联系,咱们一起帮助他找到温暖的家。
白天,这个搭建在公园板凳上的“塑料小家”,算是公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清晨,不少市民在这里健身休闲,流浪老人则披上大衣独自外出了。夹上晾衣夹,就相当于锁上了家门......
环卫工人说,虽然近半年,他们和流浪老人几乎天天见面。但老人家习惯独来独往,不与任何人攀谈。关于他的身世,没有人了解。大伙儿只是纳闷,老人既不干活也不乞讨,买菜买饭的钱却从来都没缺过。
龙江路、黄县路、张店路......近半个小时,记者跟着流浪老人,穿过了附近的好几条街道。期间,他偶尔驻足,再继续上路。记者多次尝试与老人沟通,可都以失败告终了。随后,记者联系了市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提起这位流浪老人,市南民政局救助队的工作人员无奈地直摇头。他们已经来过这里劝导多次,可老人很执拗,就是不离开这个街头的家,江苏路街道办和大学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同样劝不动老人。
正说着,流浪老人回来了,手里还拎着半斤猪肉。想必刚才,他是外出买午饭去了。
市南本地人,小时候家住观海路或观象山路,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应该有退休金或低保......这是截至目前,大伙儿掌握的关于流浪老人的所有信息,可信息的准确度有多高,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