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以来,我们先后播出了六期特别节目“天冷了,请别再流浪”。记者与青岛市救助站联合开展了夜间救助行动,给无家可归的街头流浪者送去关怀和温暖。而与此同时,市民提供的线索也源源不断。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关注一位“住在塑料棚里的流浪老人”。
顺着大伙儿提供的线索,当晚九点半,记者在龙山路附近的街心公园里,发现了这位传说中的流浪老人。虽说夜色已深,公园里的也灯光十分微弱。可老人自己用塑料棚在公园板凳上搭起的这处“临时住所”,却格外醒目。
板凳长一米八左右,宽也就40公分。难以想象,如此狭窄的空间里,老人居然搭起了一个家。不知是塑料棚有隔音效果,还是老人家年老耳背,亦或是不愿意回应外界的一切声音。不管记者怎么问,老人都是默不作声。
板凳下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双旧鞋和水桶,尽头处还储存了一些新鲜蔬菜,旁边堆着两个大包裹,可能是好心人送来的棉衣棉被。透过塑料棚,记者隐约看到了零星火苗,难不成,老人在里面点火取暖?
街心公园紧挨着信号山入口,旁边还有个购物商场,公园里四处都是绿化,无论早晚这里的人流量都很密集。老人的临时住所,更是紧挨着公交车站。住在这里不仅寒冷,老人点火、扔垃圾的行为,更是带来了不少的隐患。
也许是周围人议论的声音,打扰到了老人的休息。五分钟后,老人换上鞋子从塑料棚里出来了。
流浪老人一声不吭,闷着头径直朝前走。偶尔的一句回应,也透着烦躁和不安。看上去,老人大约60岁上下。身体消瘦,不过衣着打扮还算利索整洁。附近居民说,他住在这里已经快一年了。
不要饭、不讨钱、也没有暴力攻击倾向。老人究竟从哪来?又打算在这里住多久?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怎么维持正常生活呢?
指针划过十点半,老人依旧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着,或许,他只是在躲避周遭的目光,等到人们离去,便会返回那个阴冷潮湿的塑料棚里,孤独熬过这漫长的寒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