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雾霾,弥漫不散,大人还坐得住,孩子们可受不了。不少家长着急了,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呆着,学校是不是可以考虑装个空气净化器啊?问题就出在这儿了,学校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没钱吗?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最先想出在学校里装空气净化器的,出现在上海,当地某小学的一些家长,想自掏腰包,给孩子所在的教室安个净化器,遭到了学校的拒绝。这个拒绝也让人很纳闷,掏的是我们自己的钱,又不是让学校掏钱,为什么不愿意?对此,校方的答复是:类似的做法、没有先例,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会引起其它班级的攀比心理,他们比较难处理。
是啊,不患寡而患不均,同在一片天底下,凭什么我要吸雾霾呢,一个班级撞了,其他的班级也会跟着装,而这种东西,不是教育设备,家长自掏腰包是容易,可净化器产生的电费、维护费这些后续资金,谁来承担?显然学校没有这部分预算;一旦净化器清洁不及时,会导致细菌传播,可能比没装的效果还差,那何必装上增加麻烦、增加安全隐患呢?
学校说的也有道理,安装不是一锤子买卖,刚刚说到的后期维护问题,都不能回避,在没有一揽子解决方案之前,家长贸然凑钱安装空气净化器,无异于给各方添堵,可麻烦就在这里,雾霾等不起啊。我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了两分研究报告,一份是上海复旦大学牵头的,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证明雾霾对肺部的损伤,是无法逆转和修复的。另一份是清华大学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在没有净化措施的情况下,人均室内PM2.5的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教室是孩子长时间的活动场所,又相对封闭,你说当家长的急不急?她们就只能等风来?
新闻出来以后,网友们不淡定了,客观困难确实有,但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媒体曾经有过报道,北京个别中小学的教室,已经装上空气净化器,要么学校出资,要么是家长“众筹”。不是没有先例,北京能行,怎么到了上海这里就卡壳了?另外,有的学校因为雾霾,放起了“雾霾假”,孩子不上课怎么办,让“不能停工”的家长们十分头疼,谁看孩子啊,所以安装空气净化器,目前来说是一种最优的方案,家长们省心,对学校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很显然,学校只能拒绝得了一时,我翻了翻微博,发现网友们对这件事,基本上都是“赞成”的,换句话说,教室里安装空气净化设施、尽可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是一种共识,北京教育部门也曾经明确表示,他们正在和卫计委、环保局等相关单位、进行研究论证,是否安装空气净化器,要根据论证的结果来确定。
当然也有人担心,空气净化器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新国标明年3月才实施,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也没有宣传得那么神,安装之后是真起作用,还是一种心理安慰呢,会不会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呢?
对于这种担忧,我的看法是,不管空气能净化到什么程度,有总比没有强,早有总比晚有好,至于买什么牌子、型号和规格,“众筹”模式之下,家长们可以自行协商,但是我更担心的是,众口难调,毕竟是凑钱买净化器,万一家长们意见不一致,事情就拖下去了,孩子们的健康拖不起。要避免“议而不决”的局面,还是得依靠学校、依靠教育部门,“雾霾有害”已经成为科学定论,打造一个洁净的教室,不能也不应该把成本转嫁给家长,学校应该有这个自觉,而不是想法推脱。
有媒体呼吁,既然一时半会没法根治雾霾,让空气净化器成为校园里的“标配”,就十分重要。是啊,以前我上学那会,教室里没有暖气,还生炉子呢,也没见有人抱怨不环保、不安全,再后来,很多学校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也没见着有人强调客观困难和风险,所以安装空气净化器,这种技术层面的问题,合理评估就是了,没有必要弄成“敏感话题”。还是那句话,孩子是家长们的心头肉,孩子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有些事情可以等,但孩子的健康真心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