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大青岛的天气不错,虽然冷是冷点儿,但还是有盼头的,马上就供暖了,不少人家里现在就低温运行,挺热乎了吧?大家想没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供热了,烧煤烧炭了,空气还能像现在这么清凉吗?不说我们,就说辽宁,这两天已经雾霾锁城了。我朋友说,以前北京雾霾的时候,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不到毛主席像,现在沈阳雾霾,拿出张一百元人民币,也看不到毛主席像啊。真有这么严重吗?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自从进入了供暖季,东北全境就开启了“隐身”模式,藏得最深的就是辽宁省了。PM2.5浓度爆表大家都知道吧,就是说仪表指针,超过表上所示的极限,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污染物就已经“爆表”了,属于六级严重污染。而辽宁的大部分地区,PM2.5均值多次超过1000,够爆两个表的了。
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拿沈阳来说,整个城市能见度不足百米,室外空气可以明显感觉到辣眼睛、嗓子难受;多家医院呼吸科病房,人满为患;各大药房防霾口罩,几乎脱销;清肺雪梨也在一夜之间全部断货。来看看这张图,沈阳当地的网友,在公路上拍摄到一处饺子馆,饺子馆的轮廓已经看不清了,只剩下了饺子店的店牌,图配文是:天空飘来五个字。
没想到歌里唱的原来是真的啊。这已经不能称之为空气,而更像是毒气了。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有迅速的应急措施,比如机动车限号,倡导车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比如建筑类、工程类施工作业要强制性停工,再比如,学校里考虑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暂时停止户外授课,这是我作为一名长期上网的网民,能想出来的应急办法,但显然我想的太多了,我比政府职能部门想得还多呐。
11月8号,沈阳市环保局声称,针对严重的空气污染,已启动了相关预警。什么算是相关的预警呢?市政府、市环保局、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所谓的预警信息。更可笑的是,在当地PM2.5突破1400的时候,环保局的官网瘫痪了。外面的世界里,建筑工地依然在施工,机动车驾驶员对限号毫不知情,就连环卫工人也跟往常一样,没带任何防护,在街头清扫路面。一名环卫工说了,虽然知道雾霾很严重,但具体严重到什么程度、对身体有多大危害、该怎么预防他并不清楚,所里也没有给配发口罩,但这是工作,耽误了不行。可以说,环保部门所谓的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没错,治霾确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应急预案在短期内、尤其在空气重度污染的时候,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环保局是预防、监测、监督、治理环境污染的、唯一专职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措施,来尽量减小雾霾带来的伤害,是职责所在。霾了两三天了,应急就是应不起来,这谁的责任?
其实雾霾的问题,对于沈阳来说,不是一天两天。在去年和前年同时间段,也是11月初,都出现过PM2.5指数“爆表”。两年过去了,多多少少有点儿经验了吧!然而并没有。绝大部分市民是通过窗户外面的能见度,来判定雾霾的严重程度的,也并不知道什么所谓的应急预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我们通过官方微博和电视台、报纸等发布了预警。言下之意,没看着的活该呗?谁能保证全市人民都关注你们的微博、都恰好在电视上看到新闻?能不能费费心,再额外发条短信?服务型政府嘛,这个时侯你不服务还等到什么时候?
说起来,关于雾霾的话题,每年总是能按时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各地的环保部门似乎也已经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认为过段时间就会好,等新一轮的冷空气一来,就会缓解。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老百姓真的满意这种“等风来”和“自强不吸”的解决方式吗?对此,有网友调侃,沈阳这是“没有首都的命,非得首都的病”。
据辽宁日报报道,在这一轮雾霾天来袭之前,辽宁省召开了全省抗霾秋冬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如果出现雾霾时应急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将严厉追责。不知道这样的追责制度,能不能真正落实下去。哎,想想有点儿恐惧,100年前是山东人闯关东,100年后会不会因为雾霾,东北人逃关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