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封”的海  15-08-12     视频长度: 0:13:48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新栏目 > 《今日深度》 正文
  
滚动

从1986年第一部《渔业基本法》实施以来,“休渔”就被视为一种保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方法,海洋生物可以借此休养生息,渔民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修补渔船和网具。每年从6月1号开始,黄渤海海域都会进入为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期,在这期间,渔船禁止出海捕鱼。但青岛海岸线全长730多公里,要想全面“封海”,并不容易,每年休渔期都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渔民偷偷出海打渔,每年海鲜市场上,也都有所谓的新鲜海捕货出售。今年的情况又如何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早上七点,位于麦岛的这处早市就热闹起来,七八个卖海鲜的摊位一字排开,吆喝声此起彼伏。记者借口虾不新鲜想要离开,卖虾的女子表示,虾都是早上刚打的,绝对保鲜。女子一边向记者推销着她的鲜虾,一边表示,她的这些虾一点不愁卖不出去。除了新鲜的立虾,这个摊位上还有一些新鲜的小鱼。像这些红头鱼的个头平均只有五六厘米长。而在这个市场内,卖小鱼小虾的摊位还有很多。

嘴上说着可惜,但这名男子却依然打着新鲜海捕货的旗号在招揽顾客,至于东西具体是从哪里打的,大家都不愿多说。而旁边的一名女子给记者推荐起了她的刀鱼,并说记者很幸运,因为这批货刚上岸不久。

女子说,立虾、小黄花,都是他们在附近海域打的,而刀鱼、老板鱼,则来自黄岛的一艘小渔船,货源很充足。如果想要,除了摊位上摆着的这十多斤,后面的箱子里还多的很。

按照女子的说法,这50多斤刀鱼都是从黄岛捕捞的。按20块钱一斤来算,这艘船晚上出一趟海,光刀鱼这一项,就能卖1000多块钱。那么,这些鱼真的是海捕货吗?面对利益的诱惑,真有人会选择铤而走险吗?为了证实这一情况,7月1号,记者曾深夜到过黄岛区泊里镇的一个小码头。

晚上10点左右,记者刚一到达尧头村码头,远远地就听到海面传来“轰隆隆”的马达声,几分钟后,一艘小渔船驶进了码头。此时,一辆停在码头边的面包车突然打开了双闪。黑暗中,一闪一闪的橘黄色灯光很显眼,在灯光的指引下,小渔船立即停靠了过来。船靠岸后,船上的一名男子把几个白色泡沫箱交给了开面包车的男子。而箱子里装的全是小鱼小虾。

交接完货品,两人先后离开,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但码头上不时有面包车驶入。车里乘坐的,大都是如约赶来收鱼的鱼贩子。泡沫箱里装着的小鱼小虾,有些还不足两厘米长,都是幼虾。记者随后把所看到的情况反映给了黄岛区海洋与渔业局。凌晨时分,四名渔政执法人员赶到了码头。

被执法人员查扣的这艘船没有船名、船号,也没有船舶证书和船籍港,属于典型的“三无”船舶,针对这样的渔船,执法人员将根据山东省专项整治行动规定,予以没收拆解。

为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这几年,岛城一直在加大对非法捕捞渔船的处罚力度,今年的执法尤其严。按照规定,如果休渔期间被抓,渔船将面临7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处罚,而且休渔期不回港,还会被扣除燃油补贴。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仍不惜铤而走险,根本不从长远考虑海洋资源彻底被毁了,他们该如何生存。那么对于伏季休渔,广大渔民又是怎么看的呢?

据了解,一般大马力渔船每年的油费补贴在15万元左右。一次违规,要扣除15%的燃油补助;二次违规,补助将全部被扣,而且捕捞数量超过两千公斤或价值超过两万元,就会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可以说,处罚很重。不仅如此,今年渔政部门还通过AIS、北斗等定位系统,对渔船进行定位,一旦渔船出海,就能及时被发现,在这样的严管重罚之下,冒险出海捕捞,不光难度大,风险高,代价还很沉重。可是每年却总有些渔民能避开执法部门的监管,冒险出海。7月20号深夜,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出海进行了检查。

晚上八点左右,两艘执法船从黄岛区琅琊镇西杨家洼码头出海巡察,晚上11点左右,执法船上的雷达显示,附近有两艘木制渔船正在违规作业。看到执法船,渔船立即加速,想趁着夜色逃跑。因为执法船太大,靠的太近,渔船会有危险,执法人员只好换乘执法艇。被执法艇拦下,两艘渔船的船主才很不情愿地将船靠了过来。但面对执法人员,两名船老大却是百般狡辩,声称只是出来转转,船上并没有货。

打开渔网,里面的情形让执法人员大吃一惊,网内全是“鱼子鱼孙”,小鱼只有5、6厘米长,小螃蟹只有2、3厘米大小。执法人员估算了一下,这些违法捕捞的鱼虾蟹幼仔大约得有200斤。

执法人员说,因为非法捕捞者使用的都是养殖作业用的小渔船,很容易摆脱定位系统的监管。像这次执法还算比较幸运,在船上发现了捕捞的海货以及网具。之前执法人员遇到一些渔民,一旦被发现,立即就把网具扔进海里,因为没有证据让执法变得很被动。

休渔期禁止出海捕捞,不仅要严罚,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宣传。执法人员说,今年虽然仍有人冒险出海,但数量跟往年相比,已经明显减少,截至目前,黄岛区共查获非法船只70多艘,这个数字只是去年的一半左右。执法初见成效,除了跟执法力度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渔民的意识在不断提高。38岁的李本刚,是琅琊镇杨家洼村村民,在他看来,伏季休渔是必须的。

休渔期间,李本刚的船要一直停靠在琅琊镇杨家洼码头。不出海的这段时间,李本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船上整理整理工具。伏季休渔他很赞同,他说,今年休渔期开始前,他就提前休渔了,原因是如今出海一趟,别说满载而归,能保住本钱都很难。李本刚说,如果再不对海洋资源加以保护休整,真的有一天会颗粒无收。十年前他一年赚个三四万很轻松,还时不时能捞到一些大鱼。而如今,这样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今年春天,鱼格外少,几次出海,他捞上来的东西都不到一百斤。

鱼少了,祖祖辈辈靠海为生的渔民们也变得忧心忡忡,他们有的提前休渔,有的则干脆转行、外出打工。杨德强说,如今村里的渔船和七八年前相比已经少了近四分之一。而海洋渔业部门更感到忧虑的是,现在即便实行伏季休渔政策,也无法彻底改变近海资源枯竭的现状,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渔民尽快转型。

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自然而然让人把目光投向了远洋作业,而这需要资金支持和适合远洋作业的大型渔船。由近到远也让一些人心存疑问:远洋作业,会不会对深海渔业资源最终也造成破坏呢?

8月4号,青岛中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两艘远洋渔船,静静地停靠在前湾港码头,吊机正将一包包的深海鱿鱼往岸上吊运。梁澍科说,远洋作业不同于近海捕捞,有着严格的规定限制。这次他们前往西南大西洋,要提前向捕捞区所在的政府进行申请。申请获批在作业区捕捞时,随船还有一名国际观察员,一旦达到捕捞区的上线,船只就要立即停止捕捞作业,否则将会被取消远洋捕捞的资格。

梁澍科说,设定捕捞上线这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目的就是保护深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海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并不意味着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远洋捕捞尚且要对捕捞量有明确规定,更别提资源稍显匮乏的近海了。从最初的满载而归,到如今在近海无鱼可捕,其实,这跟大海得不到休养生息,伏季休渔期渔船不休不无关系。没有海的青岛,便没了灵魂;没有海鲜的青岛,也就失去了味道。如果我们还想继续在海边品尝一顿原汁原味的海鲜,那么现在就应该有所节制。消费者不购买非法捕捞的海货,渔民则要改变“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