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号,本科一批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从6月24号出成绩那天开始,很多考生和家长又处在了纠结当中。最近几年,山东省实行了平行志愿,这给了考生们更多的选择机会,也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风险,但同时,也让报考志愿变得更加复杂。怎么报才能在现有分数的基础上,上一所最理想的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如何兼顾学校和专业?如果不能兼顾,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呢?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些话题。首先来看两位考生,他们的考虑。
今年五十八中的李展鹏考了677分,理科排名全省第1077名。这两天他一直在研究各种报志愿的材料。
李展鹏选择大学首先是确定城市,他选的学校,都位于国内的一二线城市。
在学校的选择上,李展鹏第一志愿想摸高南京大学,二三志愿报考比较有把握的同济和南开大学。但在冲不冲南京大学的问题上,李展鹏还十分犹豫,因为冲高就意味着,很可能会被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
17中的王喆,今年考了理科664分,他特别想学的专业是机械。
究竟是选择比较稳的东南大学机械专业,还是冲一冲北京理工大学服从调剂,这两天,王喆和妈妈基本已经商量出了结果。
王喆的妈妈说,如果真的被摸高的学校录取到了不理想的专业,那她希望以后可以有转专业的机会。
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当中纠结矛盾,这是很多像李展鹏和王喆这样的考生,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那么学校的老师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我们来听听。
孙主任说,虽然专业可能决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如今各大学开设的专业基本都很全面,相比而言,大学的环境可能更加重要。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北上广等热门城市相同层次的大学,录取分数普遍高一个档次,这也要求考生在城市和学校间选择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决定。
孙主任说,在名校和好城市之间,他更倾向于名校,是因为他感觉这些名校,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资源。
其实除了从性价比方面考虑外,到外地上大学,尤其到一些大城市,对于学生开阔眼界,丰富人生体验和锻炼各种能力,也都是有好处的。18岁,已经到了可以出去闯一闯的年龄了。而对于志愿填报的具体技巧有哪些,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除了权衡城市、学校和专业,具体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本科一批有六个学校的平行志愿,而每个学校还有六个专业志愿,也就是说,可以填报36个志愿。在填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技巧?摸高还是求稳有什么原则呢?
只投一次档,是理解平行志愿的关键,也就是说,虽然可以报考六所学校,但其实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而考生如果被高校退档,即使后面还有其他的学校志愿,分数也都够,也不会再被投档。
正是因为有退档的可能,这就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慎重考虑是否要在前几个志愿摸高报考,因为摸高就可能会被调剂专业,而如果不服从调剂,后面的学校也就没有了投档的机会。
而在投档进入学校后,每个学校还有六个专业志愿,在此还要注意,有的学校是分数优先平行录取,但有的学校有专业级差,每降低一个志愿,学生就会被减掉一到三分。
孙主任刚才所说的只是有级差的学校,如果没有级差,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考生在报考前,还要跟高校沟通了解是否有级差,级差是多少。对于没有级差的学校,可以在前几个专业摸摸高,而有级差的学校,则应该把最有把握的专业往前放。
通过刚才几位老师的解读,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填报志愿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两点:一是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摸高有风险;二是要提前了解学校是否是级差录取。除此之外,考生们比较关注的,还有如何推断高校的录取分数线。24号出成绩之后,各大高校连续在青岛举行了两场招生咨询会,一起去听听高校的招生老师们怎么说。
今年,浙大、厦大等很多名校都在山东增加了招生计划,预计分数线会跟往年持平,甚至略有下降。
招聘会上最热门的摊位几乎都是青岛本地的高校。其中海大今年的省内招生计划与往年持平,预测分数线也将保持稳定。
海大的分数线,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比较高,相比较青大的分数就更亲民一些,加上招生计划多,青大成了整个招聘会上最热的学校。
除此之外青大咨询火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除了本一批,青大在其他批次也有招生计划,可以满足不同分数段考生的需要。
在咨询会上其他如青科大、青理工、青农大等驻青高校,也是人气很旺,而分数线也都不低。
除了青岛的高校,山东省内的高校关注度也是非常高。
高校老师们也建议,选择志愿的时候,不要总是盯着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专业是否热门,并不代表今后的发展,甚至也不能代表就业率。
今天我们请几位老师,给我们解读了一些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算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借鉴。填报志愿真是一个技巧活,而它又没有一定之规。考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想法,结合城市、学校和专业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十二年的苦读,离进入大学只差这一步了,希望这一纸志愿,能够为考生们叩开理想大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