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潘石屹的一条微博引发了舆论热点。潘石屹说,自己“那一年为了给妹妹转户口,跑了11趟公安局,最后也没办成。”虽然时隔几天之后,潘石屹澄清,这是1976年的事,但却引发了关于办证难的各种讨论和吐槽:例如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孕妇4个月内跑了20趟办理准生证等等。种种办证难不禁让人们慨叹: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办证不这么难?行政审批手续到底能不能简化呢?我们今天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小李在崂山开了个小药店,今年初他看中了个门头房,想再开家新店,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批。那么小李开这个小药店,到底需要多久呢。
首先,小李带着房屋租赁合同、房产证和两名新聘药师的执业药师资格证,来到崂山区行政审批大厅,咨询开药店的流程。
开药店,第一步首先要拿到《药品经营许可证》,有了这个证,才能办工商营业执照。工作人员给了小李一张“明白纸”,上面列明了他需要准备的材料,从申请表、保证声明到各种各样的证件,几乎列满了一张纸,小李今天准备的材料还远远不够。而且在办证之前,他还得跑趟工商局。
虽然工商局在行政审批大厅有服务窗口,小李不用多跑腿,但这里办业务的人不少。小李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排到他了。
工作人员说,网上申请之后,核准预计需要五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小李最早一周后才能拿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而这之后如果一切顺利,还要再等45个工作日,才能拿到《药品经营许可证》,之后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小李算了算如果手续齐全,最快要两个多月后才能拿到《工商营业执照》,而这之后,小店还要经过消防、税务等部门的层层审批,如果想兼卖医疗器械,小李还得办《医疗器械证》和GSP认证。林林总总算下来,小李的药店要正式开张,至少得半年。而这期间,租下的门头房就只能空着,这让他觉得有点头大。
咨询了一圈下来,小李彻底打消了再开间药店的想法,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上,他都觉得耗不起。开个药店真就这么难吗?有些过程能不能简化呢?比如说工商、食药都需要小李提供法人身份证、房产证等材料,同样的材料,需要两个部门各自审查一遍,有没有可能将这些审查步骤简化或者统一呢?家住黄岛的程鹏打算开一家商贸公司,6月11号,他来到了黄岛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办业务。他的办证过程,会不会像小李一样麻烦呢?
两天前,程鹏已经在黄岛区工商局的网站上,填写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已经提前审核通过了。工作人员现场打印、盖章之后,就开始核实其它资料。
在核实了房产信息、股东信息等内容之后,工作人员将程鹏所带的资料装订、留底。
所谓“三证合一”,就是程鹏在五个工作日之后,收到的不再只是普通的《工商营业执照》,而是“一证三号”,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都会出现在营业执照上,他不用再跑质检、税务等部门去办证了。
程鹏说,之前开公司,要先到工商部门注册,之后到公安部门刻印公章,拿着公章和营业执照到质监部门办理代码证,最后再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这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20天,如果一个环节的资料不齐,下面的只能等着。这其中办理税务登记证最麻烦,因为区税务局没权限,大家还得往市区跑。
一个窗口同时能办理三项业务,时间还从二十个工作日减到五个工作日,“三证合一”,对于市民来说无论是开公司还是做小买卖,都方便了不少。那么,黄岛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是如何实现流程简化的呢?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又能否推广呢?
今年2月10号,随着《“三证合一”暨“一口式”运行实施办法》的实施,黄岛区成为全市率先实现“三证合一”的区市。在这里“三证合一”是如何实现的?中间哪些环节进行了合并简化呢?这是高倩在黄岛区综合服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工作的第二年。“三证合一”之后,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之前,她只负责受理申办人的申请,审核则由另外的同事负责,而如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受理和审核都由她负责。
高倩说,企业信息之所以能在工商、质检、税务部门共享,得益于新设立的“三证合一”运行平台。信息审核后,就会出现在“三证合一”运行平台上,质检、税务等部门可以即时在网上查询企业信息,无需多次递交材料,也减少了部门之间的重复审核。
除了工商窗口,申请人还能在质检、税务任一窗口递交“三证合一”的材料。不仅如此,部分行业还取消了前置审批事项,从“先证后照”变为“先照后证”。
“先照后证”的最大优点,就是减少了申办人等待的时间。以开餐馆为例,在“先证后照”的时候,办理卫生许可证需要有相应的场地、设备、专业人员等条件,而企业没有营业执照,就无法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去租赁场地、采购设备或者签订用工合同。这样一来,又无法满足办“证”的条件。于是,就出现“证”、“照”互为前提的困局。而“先照后证”之后,企业取得工商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既缩短了创业人员初期的等待时间,又解决了审批互为前置的难题。
目前,在黄岛区,企业需要前置审批的项目,由原来的387项压缩到了30项。
不仅审批环节简化了,还有的环节实行了“容缺办理”。也就是说可以先办证,后补缺,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而企业是否诚信,也将被纳入诚信体系进行考核。在黄岛,不光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方便了不少,企业要投资建设项目,从前期的审批到施工,整个过程也更为简化。管慧娟是岛城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企业最近承包了一个单体的施工项目,需要在建管局办理施工许可证。
听说最近办理施工手续简化了,管慧娟带着资料来城建局窗口来咨询。让她没想到的是,虽然这次她带的资料不是很全,但在签了一份承诺书之后,工作人员受理了她的申请。
如今在黄岛区,项目施工采取弹性许可制度,企业只要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承发包备案通知书、监理以及施工合同,并办理补缴相关费用的承诺书,就能办理《社会投资类项目施工弹性许可证》,就可以开工了。管经理说,之前不仅准备的材料多,主管科室也多,经常要在几个科室之间来回跑。
除了程序简化,让管慧娟感受最深的,就是“先证后费”的变化。以前,项目动工前,要缴纳大量的保证金,而如今其中的四项费用可以缓缴。
管经理算了算,一个造价3000万的项目,光前期的保证金就要一二百万。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保证金做抵押,如果企业在施工期间发生了不诚信行为,主管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呢?
有诚信体系做保障,有验收做后盾,简化流程并非不能实现,关键还是观念的转变和审批手续的改革。从“重管理”到“重服务”,从“要你办证”到“为你办证”,破解“办证难”,黄岛区已经先行了一步。不仅如此,黄岛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一个市民服务大厅,从招聘找工作、办理工伤到结婚、办护照,许多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都能在这里实现一站式服务。我们也希望,黄岛区的先行先试,能给其它区市行政审批提供一个借鉴,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再也不用“人在证途”来回奔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