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救援,何去何从?  15-06-24     视频长度: 0:13:58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新栏目 > 《今日深度》 正文
  
滚动

欢迎收看《今日深度》。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是岛城有名的一只救援队。无论是驴友迷路,深山失联,还是汶川、鲁甸地震等重大灾难现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从2008年12月成立至今,蓝天救援队执行过的救援任务数不胜数,六年间,救援队也从一个仅有7人的无线电应急救援队,发展为如今有45名正式队员、85名考察队员、300多名志愿者的专业救援队伍。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他们没有经费来源,所有的队员都是无偿服务。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

王翼达是2014年11月加入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今年5月23号,他参加了一次令他难忘的救援行动。

5月23号,蓝天救援队接到救援任务,立刻组织了二十多名队员,分成两组上山营救。王翼达就在最先上山的第一梯队中。

带上装备,所有人向崂山出发。途中大家又收到消息,这名领队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周围有许多驴友,而且事发地点离边防派出所很近,电话通讯没有问题,所以救援队员很快就找到了她。

处理好伤员的伤口后,救援队员与边防官兵、驴友六七个人一起,把人往山下抬。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想尽快回到山下,他们必须经过一个河道。正是这个河道,把大伙给难住了。因为当时正是枯水期,河道里全是裸露的大石头。徒手走起来都很吃力,更别说抬着一个伤员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救援队员才把伤员送上了120救护车。像这样的山地救援,是蓝天救援队里最常见的,白天还好说,如果是晚上救援将会更加艰难。2011年参加救援队的张丽娜,在团队里负责秘书组的工作。今年3月,在一次例行的夜登崂山露营训练中,她和队友们突然接到求救电话,说有人在崂山迷魂涧附近的山上迷路了。张丽娜他们所在的位置离得最近,接到任务,张丽娜立即和队友展开了搜寻。

张丽娜和队员们曾经来过这里,对附近的地形非常清楚。他们判断,对方应该是走到了一个叫“813”高地的地方。

确定了迷路者的方位,救援队员带着装备奔赴813高地。3月的夜晚,山里的温度在零度左右,黑漆漆一片,寻找路线全靠头灯。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救援队员和对方联系不上,他们只能不停地大声呼喊,希望迷路者能够听到,给他们一点回应。

救援队来到断崖边,接到了求助者。可是回头一看,身后漆黑一片,如何安全返回,考验着队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

对于蓝天救援队来说,这样的救援还不算是最困难的。队长李延照是救援队的创始人之一,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救援行动。六年来,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队员在行动中受伤遇险。

蓝天救援队作为一个自发的公益组织,成员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训练救援,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义务的,是没有报酬的。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冒着危险义无返顾的投入到这样一份公益事业呢?

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08年的12月,那时,这只队伍仅仅是一个由无线电爱好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成员只有7个人。甄仁向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甄仁向在联通工作,队长李延照也有一份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救援没有报酬,也十分辛苦,可直到现在,甄仁向还记得第一次上山救人时的那种感觉。

伤员获救了,这次经历不仅让队员们感到了拯救生命的满足和自豪,也让蓝天救援队有了发展壮大的力量。这些年来,他们参与的大小救援一共有170次,救出了近700名遇险者,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长达13天。尽管没有一分钱报酬,可还是不断有人加入到这个团队里来。

很多队员说,救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感受和体会的。那么这支队员靠兼职,没有任何经费,救援全部免费的志愿者团队,蓝天救援队这些年来是如何维持下来的?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作为一只救援队伍,救援的行动速度如何,救助的成功率如何,靠队员的热情与奉献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得依靠专业的装备和科学的组织。在救援过程中,如果设备给力,可以争取时间,大大提升救援成功率。(图)甄仁向是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之一。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他,一起到蓝天救援队的大本营去看看。

蓝天救援队的大本营位于城阳青威路的后桃林社区,一共有两层,借用的是社区的房子。楼上是队员们学习交流的地方,楼下则是仓库,里面放满了救援装备。

救援设备都很专业,分为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山地救援、城市道路救援等等。光头盔就有好几种类型,一些救援设施看似普通,其实里面有大学问。

这些挂件虽然个头不大,可配备一套也得上千元。而在救援队的库房里,这还算是比较便宜的。

看看这些救援设备,每一件都金贵得很。大大小小加起来,价值大约上百万了。救援队没有收入来源,那么这些设备又是从何而来呢?

甄仁向告诉记者,目前队里的资金、设备基本都是通过红会,由爱心企业捐赠的。队里的骨干队员,每年也会自掏腰包,维持救援队的运行。

每次执行救援任务,产生的费用都要现金结算。队里的救援车一年花费就能达到4万。从救援种类来说,水域救援成本最高,平均在五千元左右。即便是山地救援,每次最少也要花两千多元。

资金短缺,现在是蓝天救援队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有人劝过他们,可以适当地收取一定的救援费用,可是都被李延照他们拒绝了。

不过,没有资金,救援队运转困难,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近四年来,蓝天救援队坚持在一些学校、企业进行免费的救援培训。他们希望,未来能有一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让更多人了解专业的救援和自救知识。

什么都不如生命重要,这就是蓝天救援队坚持无偿救援的原因,可以说,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但要想救援队持续地发展下去,很显然这次转型相当重要。李队长说,如果转型不成功,他还得回去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那么救援队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那就很难说了。希望能有爱心企业可以帮帮他们,让这支优秀的救援队伍,挺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