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了,清明节,是祭奠故去亲人的日子,这一天,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对故去亲人的哀思。每到清明节,前往青岛市殡仪馆祭奠故人的市民络绎不绝,对于去扫墓的普通人来说,去这个地方,心情沉重,不想久留啊。可是,对于在殡仪馆工作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们记者的镜头,走近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
一大早,市殡仪馆安放科职工张淑芳,就和她的同事们忙开了。前来祭奠的市民,要从这里请出故去亲人的骨灰,烧纸、献花、供奉之后,再送回来。还有的,要领回去安葬。7万多个骨灰盒,一个都不能弄错。
5年前,张淑芳应聘到这里工作时,可没有现在这么淡定。
领导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份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家人说,这是个行善积德的活,亲戚朋友都理解,不会嫌弃的。半年之后,张淑芳才渐渐安下心来。
目前,市殡仪馆安放科共有10姐妹,科长孙革豪是他们的主心骨,也是唯一的男性。从事殡仪工作17年,孙革豪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位逝者的骨灰,就是刚刚被亲属捧送过来的。
“真情慰亲属,道义送故人”。安放科的四栋楼上,一共存着7万多位逝者的骨灰,其中大部分是近一年内去世的。每年春节和清明节前夕,亲属们都要来取盒祭奠。
这个清明节,预计市殡仪馆要接待逝者亲属20多万人次,交通、停车、接待都面临巨大压力。再加上许多市民仍然沿袭着烧纸祭奠的老传统,整整一周时间,工作人员都得在呛人的烟灰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