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三跪九叩叩谢父母生育之恩。这种方式,您觉得合适吗?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1月11号,一个别开生面的孝敬文化节,在上海某民办学校举行。这个文化节是干嘛的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首先,家长坐在教室里,听学生代表发言,讲述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我多么多么好,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接着,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站在父母跟前,表示感谢。再然后,孩子们到爸爸妈妈头上找白头发,拔下一根儿,留下做永久纪念,并写下一句给爸妈的肺腑之言。最后,800多名学生集中在学校大厅里,集体下跪,向爸妈行三跪九叩之礼。
我们先不看别人怎么说,来看看当事人的感受。在举行这项活动之前,学校专门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做过一份调查,有97.3%的孩子,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了,完全认可并接受跪拜父母的行为。活动举行以后,学校也收到了很多家长感谢的短信,家长们无一例外地选用了“震撼”“感动”这两个词汇。这些良好的反馈,让学校觉得活动很成功,明年会继续举行类似的孝文化节。
接下来,咱再看看外界的评论,这一个“跪拜”惹出很多是非来。跪拜父母,到底是为了传承文化,还是宣扬孝道呢?似乎都不太合适。如果说传承文化,那对传统文化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跪”、“磕头”、“膝行”这些礼教,不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人和人之间是人格平等的,包括父子、母女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提倡长尊幼卑。
下跪那一瞬间,或许真的是有感而发啊,热泪盈眶,但“孝顺”两个字远远不止瞬间的感动那么简单呐。之前沈阳的学校,有过类似的尝试,组织学生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别扭,到底哪儿别扭呢?感恩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嘛。
刚才的公益广告,看起来就会舒服很多,同样是孩子给妈妈洗脚,不会觉得别扭。为什么?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场合。给父母洗脚,包括我们说的跪拜、磕头,这些本来是在家里面进行的事情,非得集体、拿到大庭广众之下刻意为之,这感觉,就非常不好了。
上海的这所学校,在做了充分的前期调查之后,举行了类似的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我们没什么好说的,但类似的行为值不值得提倡、或者说效仿呢?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把孝道教育仪式化。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很适合仪式化,庄重,升旗仪式、唱国歌,很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鸣,可孝顺不一样,它是亲子之间相对封闭的情感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质上的回馈都是其次的,孝顺应该更倾向于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抚慰。对于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与其去下跪,去流泪,不如自立自律,别让父母操心。这才是现代教育应该传递的概念啊。
一个进步的、文明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下跪的空间了。尊严是跪不出来的,权利是跪不出来的,同样的,孝顺也是跪不出来的。感恩教育确实重要,但起码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动不动那么大场面,震撼是震撼,但总不如细水长流来得久远。不要制造孝子,不要强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