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班主任:特殊孩子的“妈妈”  14-10-30     视频长度: 0:7:32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今日 正文
  
滚动

继续关注《今日》联合市教育局推出的“寻找最美班主任”系列报道。今天我们要带您认识的这位班主任名叫王秀梅,46岁的她,工作26年,她却只带过两个班,第一个班有12个学生,现在这个班只有6个。而每一个班,她都要带九年。是什么样的班级需要带这么久呢?班上的学生又为什么这么少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王秀梅老师,去看看她带的班级和她的学生们。

王秀梅所在的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一共有98名学生,分为八个智障班,三个听障班。学生们来自周边的农村,大部分住校,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六岁。刚离开父母,很多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

早饭前,王秀梅跟另一名老师要带着孩子们去晨跑。可男生们刚整理好内务,女生那边又出了点小问题。

王秀梅所带的听障九年级一共六个学生,平均十五六岁,学前班时就被送到了这里,至今已经9年了。他们跟王秀梅相处的时间,比跟父母还长。王秀梅说,别看几个孩子现在挺乖的,刚来的时候,没少让她头疼。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环境,王秀梅一手着牵三个孩子,白天满学校走,带他们去看看大一点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生活的,晚上则陪他们住寝室,哄他们睡觉。

王秀梅说话时,总是伴着手势,这是二十多年来跟孩子们交流时养成的习惯。给听障的孩子上课,除了口型要大,语速要慢,还得配上手语。她说,时间长了,就有这种“手舞足蹈”的毛病了。

正在做语言康复训练的这个孩子名叫高玉珍,七岁,去年刚来学校。因为助听器配得晚,高玉珍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懂意思,也不会说话。这种情况的孩子,现在学前班里有两个,每天,王秀梅都要对他们进行二十分钟的训练。

康复训练做得越早,孩子恢复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三岁左右开始最好。但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里负担不起助听器的费用,王秀梅班里的六个孩子,就是这样被耽误了。

王秀梅的包里随时放着针线包、温度计等,学生们衣服破了,或者头疼脑热,都会来找她。今天早晨,班里的李全磊有点发烧,王秀梅到校医院给他开了点药。除了听障九班,值班的时候,她还要照顾智障班的孩子。

特教中心的孩子虽然表达有些问题,但比普通孩子更敏感,也更容易受刺激。学校里的环境比较单纯,孩子们不容易受到伤害,最让王秀梅担心的,是他们在外面受到的歧视。

年纪小的时候,这些孩子还感觉不到歧视,长大以后,周围异样的目光,让一些孩子出现了自卑心理。有段时间,王秀梅发现,自己班里最开朗的两个学生,出门再也不用手语交流了。

刷牙、洗脸这样平常的小事,老师们每天都要叮嘱几遍,智障班的孩子们才会记得去做。有的孩子睡觉前没上厕所,半夜就尿在床上,换下来的被褥和衣服,也是老师们来洗。

26年寒来暑往,王秀梅从当年一个刚毕业的少女,变成了孩子们的“王妈妈”。回忆起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她也坦承,当时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在普通学校那么轻松,自己曾经想过放弃。

但是看着自己带大的孩子们,全心全意依赖着自己,王秀梅就想着再坚持坚持。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六年。上届班里的十二个学生,现在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这届的六个孩子,明年毕业后,也都要去青岛市聋校上学了。

王秀梅说,近几年听障班的学生越来越少,下一届如果没有听障班了,自己就去当智障班的班主任,这对于46岁的她来说,又将是一个挑战。在我们的《寻找最美班主任》系列报道中,特教学校的班主任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他们承担的,却是几倍于普通教师工作的艰辛,有时候她们更像是这些特殊孩子们的妈妈。然而,由于学生少,她们可能一辈子都体会不到桃李满天下的感觉,但是当这些孩子顺利毕业、找到工作、组成家庭,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向班主任传来好消息的时候,那种为人父母的自豪感,让所有的辛苦,都变成了欣慰。在此,我们向这些特教老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