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目繁多的行政逼捐  14-08-31     视频长度: 0:4:29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青岛全接触 正文
  

在要钱这件事儿上,广西石康镇处理的也可谓是非常极端。那是生要哇,给不给吧,不给,政府就不给你办事儿。这是恶霸啊。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广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石康镇,最近在媒体上火了一把。来看看他们的政府大院,红灰色外墙,每层八间办公室,大院里有池塘,还有宽阔的活动中心,像不像度假村?中央三令五申,禁止违规兴建楼堂馆所,这个大院怎么解释呢?镇长说,我们这不是兴建,是维修,旧办公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2012年到2013年6月,镇里要对大院进行了维修。

维修是要花钱的,这笔钱谁掏呢?县里批了80多万的经费,不过看这场面,80万够吗?差远了,刚刚一个零头吧。总花费,在860万!翻了将近11倍!大手笔啊,剩下那700多万哪儿来的?自筹的。镇政府先是卖地,筹了500多万,剩下的100多万缺口,就得靠企业捐款了。据了解,捐款的企业一共有24家,大部分是石康镇的民营企业,涉及爆竹、陶瓷、农产品加工等等等。还有三家企业,没捐钱,而是赞助了草皮等实物。办公楼是修建好了,越来越多企业“自愿”捐款的收条,被网友们“晒”出来了。

这是自愿的吗?当然,确实有部分企业,是主动捐款,但也有很多企业,运营困难、并不愿意捐,可架不住人家再三“登门协商”啊。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去之前啊连收条都写好了,直接要求某家企业捐5万,后来负责人讨价还价之下,只“捐”了三万;除此之外,去年4月份,镇里还专门召开至少两次座谈会,明确表示,不捐款的企业,今后就不要找政府帮忙办事儿了。这不是座谈,这是威胁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企业莫敢不从啊。

当然,企业的这种说法,石康镇并不认同,他们表示,没有对企业强行摊派,这些企业负责人多是本地人,捐款是为了“支持家乡建设”。真逗诶,有钱不去买校车、不盖学校,反而捐给政府维修大楼,有这么“支持家乡建设”的吗?

既然是“建设家乡”,那为什么不节省一点,把收来捐款用在其它更有用的方面呢?撇开逼捐不说,钱数也不对啊。一个拨款80多万的改造工程,怎么就膨胀到800多万了?通货膨胀都没你这么狠呐!这么大的政府大院,符合标准吗?对此,石康镇镇长,一方面表示、大院是严格规定在编人数、按照批复的面积建设的,一边又表示,具体数字不便透露。莫非,又是政府机密?修个大院,又是符合标准地修大院,有什么不方便的?

据说昂,媒体曝光逼捐的事儿以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急了,开始封口了,要求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和纪委调查时,承认主动认捐,否则今后办事会有麻烦”,一如既往地用公权力进行威胁,看来你们是真没别的招了。

其实前段时间,广东东莞的大朗镇,也陷入了“行政逼捐”的丑闻,他们成立了一个教育发展资金,还出台了一个捐款“参考标准”:正科6000,副科5000,正股3000,其他公务员、在编合同制人员、合同制人员2000,合同制以下人员自愿”,看着没,不仅逼捐,还强制安排捐多少,然后谁也不知道这钱最后哪儿去了,感觉跟第二次税收似的。要不怎么说有钱不够,还得有权呐,有权力了随时都能有钱啊,实在不行就要呗,拿下面的当提款机。然后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再找上门来办事儿,能办的办,不能办的也得办了。这一套套的,就没人管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