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下的女孩:祖孙在断电的家里生活了5年  14-01-18     视频长度: 0:7:34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我们的生活里电灯、电视、电冰箱、电磁炉、电暖气等等这些常用的电器,都离不开一样儿东西,那就是电。假如家里突然停五天电,估计很多人的日子直接就得停摆,可是黄岛琅琊的一对祖孙,竟然在断电的日子里过了五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下午两点,根据热心市民的指引,记者终于找到了黄岛琅琊车轮山后村这处小屋。屋子原本是村支书当年养鸡时的临时住处,祖孙俩暂时借住在这里。简陋的小屋四处透风,见记者到来,老人赶紧点火烧炕,如今,柴火越来越难拣,虽然屋里很冷,但平时,只要她一个人在家,除了做饭,根本舍不得点火取暖。提起女儿,老人忍不住哽咽了,她叫逄春梅,今年已经65岁,五年前,她一个人领着外孙女,从吉林来到黄岛琅琊,为的就是寻找自己的亲生女儿赵丽红。

逄春梅说,自己的老家,就在琅琊镇,17岁时去了吉林通化,结婚生子,女儿高中毕业时,精神受了刺激,原本还不算太严重,可15年前,一场婚姻,彻底将女儿的精神摧毁了。或许因为当年的伤痛实在太深,老人不愿再提及。女儿走失后,她带着外孙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老家寻找,可一待就是5年,女儿没能找到,逄春梅也决定带着外孙女,好好安顿下来。

下午四点,14岁的赵乐乐,放学回来了,这些年,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已经没有了太多印象,唯一的亲人,只有眼前相依为命的外婆。

逄春梅和乐乐的户口都不在青岛,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她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逄春梅出去打零工。然而,长期的劳作,已经让逄春梅的身体大不如前,左眼更是几乎失明,外出打工,对她而言已经越来越困难。刚刚放学的乐乐,开始着手忙活晚饭,家里没有电,天再晚一点,就没法做饭了。下午五点,天刚刚擦黑,小屋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为了不打扰孩子,逄春梅早早就上床休息了,只剩下乐乐一个人,在摇曳的烛光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吉林到山东,乐乐错过了最好的上学年龄,14岁的她,刚刚上小学六年级。五年来,这样的秉烛夜读,乐乐早已习惯了。这盏小台灯,是一年前热心市民岳先生送的,乐乐一直舍不得用,当宝贝一样摆在桌子上。虽然蜡烛的光有些昏暗,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一盏灯,一束光,这个现代社会里最普通最平常的设施,却成为这个14岁女孩最大的奢望。记者联系了车轮山后村的村支书,对方表示,其实,不是村里不帮忙,只是逄春梅因为电费的问题一直没有同意,只要老人点头,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把电通上。

看得出来,逄春梅对于电费仍然有些疑虑,不过,为了外孙女,老人家最终决定,接受大伙的好意。明年,乐乐就要上初中了,小小的一点光明,带给她的,是温暖,也是希望。

或许有了电,乐乐和姥姥的生活会多一丝光亮、多一些温暖,但祖孙俩真正需要的温暖不仅仅是电能够带给他们的,如果您住得不远,有空能去陪陪他们,或者家里也有跟乐乐同龄的孩子,趁着寒假,可以邀请她去你们家做客,让孩子们在一起,从心理上让乐乐感受到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