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周末特别策划,马后炮。现在的人是越活越明白啦,就拿买东西来说吧,性价比是第一位的。人傻钱多的土豪毕竟是少数,精打细算才是过日子的节奏。既然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可以买促销的,优惠的。你看,一年四季商场里都总有免费赠送的活动。同样的商品,只要打上赠送的旗号,总能吸引不少顾客。不过,这买东西的人活明白了吧,别忘了这卖东西的早就看明白了。你想要实惠我就给你实惠,但总归是一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啊。咱们从市民薛小姐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说起。
大型连锁超市、比利时进口饼干、限时优惠买三赠一,看到这些诱人的噱头,恐怕很多人都已经按捺不住,燃起了购物的欲望。市民薛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只不过这免费赠送的进口饼干,吃起来味道不太对劲。
薛小姐本以为手握发票和过期产品,证据充分,商家一定会给个说法。没想到,超市经理一口咬定,发票只能确认你购买了这种饼干,但并不能说明是哪个批次,甚至怀疑薛小姐是故意掉包,用过期产品恶意索赔。
记者注意到,超市打出的发票确实只有三包饼干的购买记录,赠品没有显示,批次也看不出来。超市又不肯提供自己的进出货记录,这样的维权,连工商部门都无能为力。
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不仅让薛小姐大伤脑筋,也让每一位消费者心里冒出了两大疑问:明明有发票,为什么证明不了货物来自超市?免费赠送的食品,会不会普遍存在这种过期的风险呢?如果我们也遇到了薛小姐这样的经历,大家该如何取证,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超市里,各种买赠优惠活动的广告琳琅满目,尤其是冷藏柜台前,不少市民是专门奔着赠品去的!看得出,大伙对于赠送食品还是有一定的顾虑,在挑选赠品时,资深的主妇们会特意观察一下生产日期,但是很多赠品是和原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售,生产日期被挡了个严严实实。
看不到日期怎么办?这位购物的美女毫不在意,直接把商品放入购物车,便匆匆跑去结账了。为了看清楚这款乳制品的生产日期,记者费了不小的劲儿,才撕开了捆绑在一起的胶带,好家伙,无论是原价酸奶还是捆绑在一起赠送的酸奶,竟然全都只剩下不到一天的保质期了。
连续逛了几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免费赠送的食品虽然没有出现过期的情况,但绝大多数都已经临近过期。而且很多促销产品捆绑销售数量不小,一盒十多个,谁有那么大的肚量,能在一天之内喝完呢?除了个别比较热心的售货员,会主动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之外,这些商品本身并没有醒目的提示,只有赠送促销等字样。
早在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就要求,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鼓励商场设置“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对即将到期的临界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但,这条规定只是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强制要求,很少有超市愿意主动执行。
可能有人会说,只要食品没过期,商家进行任何的销售活动都无可厚非。这话确实没错,我也并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光明正大的销售和看似美好的赠送,可不是一回事,您想想,同样快过期的食品,如果摆在面前让你直接买,你未必会掏钱。如果和其他商品捆绑在一起,再打上免费赠送的招牌,您可能就会动心了。所以,咱消费者以后,别光看到免费的午餐,也得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请你吃这顿午餐?免费的午餐有这么好吃吗?万一吃坏了肚子,谁又能证明你吃过这顿饭呢?
买东西开发票,既能避免偷税漏税,也为消费维权提供了证据。但,记者发现,但凡跟买赠搭上边的商品,发票上好像都少了点什么?
记者一口气买了两盒参加“买二赠一”活动的大果粒酸奶,拿到手上的一共是四盒奶,但是购物发票上只显示了两盒酸奶,如何给赠品也留下凭证呢?记者又咨询了超市客服中心。
记者在不同的超市分别购买了有赠品的食品,发票如出一辙,交易货号只对应正价商品,并不显示赠品。难道赠品不出现在发票上,已经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这样做合不合规矩呢?记者咨询了税务部门。
对于超市开具的这种发票,税务部门找不出毛病。虽说发票没给税收造成影响,但却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隐忧。难道我们只能像买到过期饼干的薛小姐一样,手握发票却证明不了商品来源,能不能索赔也全凭商家的一张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