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别策划,马后炮。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我想
,应该是“火”字。最近火灾两个字在青岛乃至全国范围都是出镜率极高。前几天,海泊路的一把大火让我们关注了老房子存在的隐患,实际上类似的老楼正在逐步减少,更多的人是搬进了高层住宅。那么,当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时候,有一种叫“安全”的行李,有没有随身携带?会不会被落在了脚下呢?
广州市中心,建业大厦燃起的大火,58辆消防车、400多名消防战士紧急出动
。无奈消防云梯只能到达大楼的中层,高层火势无法得到控制。消防云梯束手无策,大楼内部的消防设施又彻底瘫痪。结果,冲天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夜,19个小时后才被扑灭,而此时,这栋25层的高楼早已成了空壳。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座28层的公寓发生火灾,1300多名消防官兵和
122辆消防车参与灭火,但是先进水平的消防装备,却只能达到22层高的位置。最终,大火导致58人遇难。
青岛消防紧急出动登高平台消防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救援,大火被扑灭。不幸的是,一名民警在救援中,因公牺牲。频频发生的高层火灾,已经给越长越高的城市敲响了警钟。
广州市建业大厦发生火灾事故后,公安部消防局发布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示,提醒居民在逃生时,切勿贪恋财物,要从安全通道撤离,切不可盲目跳楼。除了逃生
问题,预防更是重中之重。
记者来到东海路一处高层住宅,进门后直奔安全通道,就在大门打开的一瞬间,
各种杂物映入眼帘。本就不宽敞的楼梯,竟然完全变成了储物间。而这一切,住在里面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
风平浪静时,杂物并不起眼,但火情发生后,他们就摇身变成了逃生路上的拦路虎,和火势扩散的好帮手。记者沿着安全通道步行往楼上走去,竟然走进了死胡同。
逃生通道为何被写上了此门不通?记者在居民的指引下,终于见识到了大门背后的庐山真面目!花草、鞋柜、防盗门,安全通道门口的这部分公共空间,竟然被居民圈占,变成了自己家的一部分。
眼前这栋高层住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上周日,我们就把镜头对准了这栋高层建筑里,被业主私占的逃生通道。时隔一周,那些牢牢上住的锁,已经打开了吗?一周过去了,物业不出面,居民没动作,而执法部门也选择了沉默。想打开这些
被封闭的消防通道,为何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