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一个大家常见却不常注意的事儿。
最近几天,6号杯盖有毒的消息铺天盖地席来,一时间,冬季热饮的塑料杯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喜欢喝热饮的小伙伴儿们,坐不住了。
听到6号杯盖有毒的消息,小伙伴儿们都不淡定了。这6号杯盖到底是个例还是无处不在?记者决定到市面上找找看。
走了七八家大大小小的饮品店,热饮竟然全都是6号杯盖,店员告诉记者,多年来这些杯子、杯盖一直在使用。
各个店家的热饮温度有所差别,低的40多度,高的60多度,速溶类则要求直接用开水冲泡,而对于6号杯盖遇热有毒的事儿,店家都表示不清楚,很多店员甚至和大家一样,连标号的含义都弄不明白。
孙教授说,标号为1的多用于咱们常见的矿泉水瓶和饮料瓶,耐热耐酸碱性差。2号标多用于日常用品,3号标有毒物质较多,用于工业,4号多用于外包装,5号标的材质较好,一般都用来做水杯餐盒,而对于大家关注的6号标,孙教授做了详细解释。
对于6号杯盖的苯乙烯释放量,国内质检专家给出了详细数据,每个热饮杯盖的苯乙烯单体迁移量达到0.75微克,而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安全摄入量为2400微克,也就是说,只有喝了上百杯的热饮才有危险。可话虽如此,放一个隐形炸弹在身边,不少人还有担忧。
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既然有潜在危险,为何不消灭在源头呢?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毒性和危害都相当的大。目前国内大部分塑料制品中,都要添加增塑剂。相对于微量的苯乙烯,大家更应该注意塑化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孙教授特别提醒,使用塑料产品一定要避免高温,有条件时,热饮不如打开盖子再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