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线希望,所有人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无论是搜救还是治疗,尤其是事故中的重症伤者,他们的家属已经在ICU病房外熬了几天几夜了,昨晚,伴随着外面呼啸的风声,记者陪着伤者家属们,度过了又一个不眠夜。
连日的陪床耗尽了大家的精力,可ICU病房里,亲人的伤情却又让人挂心,两位午夜未眠的伤者家属里,其中一位就是从临沂河东区来的陈先生,也就是前两天报道中提到的小陈的父亲。在儿子受伤的三天里,陈先生每天都坐在这排椅子上,70多个小时的等待和煎熬,终于换来儿子睁开了双眼。
24岁的小陈今年刚刚到丽东化工厂上班,没想到竟遭遇了爆炸事故。虽然抢救后儿子已经苏醒,可当父亲的,还没能看上一眼。一天只有一次进入ICU的机会,做父母的全都让给了准儿媳妇,在突发的灾难面前,这位未过门的儿媳,让病房里的每一位伤者家属都很感动。而对于这场突发的事故,陈先生欲言又止。
在一旁的刘先生,也没有睡着,小声的和记者聊了起来。刘先生告诉记者,陈先生因为担心手术有风险,没有答应医生的建议,给小陈安装颅内检测仪,可是他觉得,治疗上应该相信医生。自己的父亲今年七十七岁了,也在ICU病房里,刚刚做了大手术,现在颅内也安装了一台检测仪。
如今,刘先生和大哥轮流倒班,每人在医院陪护一天。可除了忍受内心的煎熬,眼下,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帮上的事儿。凌晨,病房里的灯光逐渐黯淡,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期盼,有一个不眠之夜后,能够等来好消息。
一大早,医生走出病房,把伤者的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家人。一墙之隔的病房里,亲人到底怎么样了?家属们都揪着心。等待,是一种煎熬,也也是眼下唯一能做的事。
前天还处于昏迷状态的小陈,今天已经可以活动四肢了,看到这一幕,记者和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很激动。
医生说,昨天下午开始,小陈就在逐渐恢复意识,这一切还多亏了前天晚上的一场小手术。或许在病床上趟的太久了,刚刚苏醒的小陈,想下地走走。
在ICU病房里,年纪最大的伤者,是这位77岁的刘先生,他的状况,一直让医生很担忧。老人也被植入了颅内压检测仪,可因为年纪大,体质较弱,再加上原本身体就有病,治疗起来需要格外当心。ICU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打起了12万分的小心。
从ICU病房出来,记者见到了守候在门外的小陈母亲和女友。家属的探视时间是下午,显然小陈的家人已经等不及了,记者打开机器,把刚刚拍下的视频回放给家人看。此刻,他们已经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