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供热已经快一周了,就在大伙在家享受着温暖的时候,河南路14号居民的家里依然是冷冰冰的,大家,天天盼着暖流的到来。
一进丁大爷家,马潇就感觉到阵阵凉意袭来,为了保暖,九十多岁的老人每过个把小时,就要在儿女的搀扶下,到炉子边上坐一坐,暖暖身子。既然周边都已经供热,管道也铺到了楼下,为什么老人们还要挨冻呢?楼长说,归根结底就卡在入住率上。按照供热条例的规定,入住率需要达到60%才能供热,不过为了照顾老楼居民,供热公司同意,13户人家有4户交费,就可以供热,算算也就是30%多一点,可就是这样,也很难达标。
同样供不了热的还有杨家群附近的一个小区,还没进九呢,老人家里的电器已经提前上岗了。王大爷今年七十多岁,在小区里也住了十几年,这些年每到冬天,老人就盼着屋里的暖气片子能热起来,可无奈小区人气实在是不旺。一个单元12户居民,可这些年只入住了五户,连50%都不到。照理说一个10几年的小区,入住率不该这么低啊?王大爷解释说,小区原本是一家外地公司的宿舍,所以,很多房主都把这里当成了度假房。
楼上象王大爷这样的常住户也有不少,为了供热的事儿,大伙没少往供热公司跑,可许多年下来,答复还是一样。待在温暖房间里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那些家里没有热乎气的居民的苦,入住率不足60%,就不能供暖,这个杠杠,到底是根据什么设立的,不达标,就坚决没法供暖?老人孩子必须得挨冻吗?
相信因为入住率不够60%,而不能供热的小区不止这两处,入住率60%是按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如果不够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记者首先咨询了市供热办。市供热办的工作人员说,对于入住率的问题,他们严格执行青岛市供热管理条例的规定,记者翻阅了条例,确实看到了明确规定。对已具备集中供热条件,新建住宅申请用热户数达到单元总户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供热单位应当供热,先有住宅申请安装供热设施户数达到单元总户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供热单位应当安装供热设施并供热。
至于60%的入住率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工作人员说了,这是综合考虑了设备运行、设备安全还有企业效益等诸方面的因素,而制定出的科学数据。条例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为了能供上暖,不少入住率不达标的小区居民,只能自力更生,相处解决办法。
办法一:靠人不如靠自己。兴国路上的芳馨园小区,是今年刚交付的新房,9月份开始,业主们陆续入住,可到了供热季,还是不够60%的入住率。刘女士住的单元十二户人家,只要有8户申请供热,就能达到60%的硬杠杠,可算来算去,只有7户提交了申请,就差这一户整个单元都不能享受暖流。经过协商和联系,刘女士住的单元,最终是4户常住居民分摊了一户的供热费,才算是达到了60%入住率的标准,实现了供热。
办法二:政府牵线搭桥。上个月底,黄岛的昆泉星港小区,因为供热问题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原因同样是入住率不够,几年时间,家里都暖和不起来。最近几天,记者又去了一趟小区,在楼下待了半个小时,只见到了两三名居民。住在小区五楼的谭先生一家正忙着打扫卫生,他们打算供热之后再搬进新家。谭先生说,附近的许多小区,都是近几年新盖的楼房,从外表上看,高楼林立非常漂亮,可因为周边配套不完善,所以真正住在这里的居民非常少,入住率成了卡住供暖的瓶颈。经过居民、物业、开发商和社区、政府的多次协商,今年小区居民终于盼来了暖流。
入住率不够要供暖,政府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隔壁的另一个小区,也是复制了同样的办法。周书记说,辖区内的新建楼盘比较多,很多都是空置房屋,所以每年冬天,供暖问题就成了居民们抱怨最多的事儿,可是条例明确规定,居委会和街道也只能协调开发商和供热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虽然有些入住率不足60%的小区,居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实现了供热,可这样的办法又能复制多少呢?那些被卡在硬杠杠之外的居民,还要等多久,才能盼到那缕梦中的暖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