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马后炮,我们一起走进本周,近期我们报道过的两件“难事”,其实确切的讲,这两件事在大部分人眼中算不上什么难事,甚至是小事一桩!但为什么到了个别小区,遇上个别单位,就成了居民们的头等难事呢?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两条新闻。
《本周热点:莫让小事变难事》市供热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供暖费要按照房屋的使用面积收取。但海岸锦城的居民却遭遇到不公平对待。由于房产证上没有使用面积,大伙提出自己找第三方测绘公司,可负责供热的海岸万方公司,却根本不采纳。
无奈,记者和居民请来供热办帮忙协调,供热公司这才发话,先按套内建筑面积收费,多退少补。但具体的测绘方案和退款时间都没有说明。居民不认同这种答复,周一上午直接堵住了小区的门前马路。
最终,民警、供热办和开发商全都赶来协调,供热公司这才给出一个交代,12月31日之前确定供热收费面积。前期的供热费,在2014年的供热期中多退少补。
银鸥山庄国庆前进行了粉刷,完工之后的一个月里,楼前脚手架都无人问津。不仅遮挡阳光影响环境,更让人担心的是,成了小偷登堂入室的阶梯。记者询问辖区内的房管、城管、街道等多部门,但都没能找到工程负责人。
现场工人说,粉刷工程承包给了多家公司,其他楼座都已经陆续拆除了脚手架。至于眼前的这座,恐怕只能慢慢等待。
今年夏天,一份白血病妈妈的遗书在网上流传。遗书的作者叫李晓燕,26岁,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去年十月,李晓艳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四个疗程之后,病情第二次复发。在病魔面前,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写下这份长达万字的遗书。从五六岁的幼儿园时光,到十几岁的青春期成长,这位白血病妈妈思量着,自己离开后,儿子瑞瑞在成长中遇到的每一种可能。字里行间,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对人生无尽的眷恋。
在四零一医院血液科,三十几张床位满满当当,有人在这里坚守,也有人经过短暂的治疗后,便不再露面。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匆匆过客并不是倒在病痛面前。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推行,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在不断上升。青岛医保政策对白血病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目前,农村患儿和城镇医保家庭可以享受到较完善的白血病救助,但仍有部分农村患者,游走在政策救助的边缘。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经政府认可的白血病救助机构寥寥无几,青岛只有一家红十字微尘少儿白血病专项救助基金,与此同时,民间慈善机构仍面临筹款难、数量少的现状。如此一来,不少白血病患者选择通过媒体或是网络寻求帮助,此举确实能吸引爱心人士的关注,但发生在李晓燕身上的幸运,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