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段慧馨老人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老伴刚刚离世,守着老伴的“遗愿清单”,老太太犯起了难,怎么才能替老伴完成临终前的遗愿呢?
四十年的婚姻路,陈永清和段慧馨从没分开过,如今,老伴走了,留下她一人在世上踽踽独行。
黑白交错的琴键上,仿佛还有老伴指尖的温热,段慧馨用双手婆娑着,感受那残留的温暖,她常常感觉,老伴仿佛还在身边。
陈永清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声乐教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歌唱事业。料理完老伴的后事,段慧欣静静的坐在屋里。除了满屋的碟片、奖杯、获奖证书,还有两个厚厚的牛皮纸袋,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从事了一辈子音乐事业,陈永清写了上百首歌,从耄耋老人到年幼孩童,从健全人到残疾人,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2001年,省里举办了残疾人艺术汇演,陈永清和他的轮椅小组,代表青岛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年,轮椅小组的歌唱水平在全国比赛中也是佼佼者,比赛歌曲《温暖的手》获得创作大奖,更是老人亲自作词作曲。那段难忘的经历,让陈永清刻骨铭心,直到临死前,他也念念不忘。
比赛结束之后,轮椅小组在之后的十二年里再也没有团聚过,让轮椅小组重新集合在一起,重新上台唱歌,成了老人临终前,最大的牵挂。
今年上半年,陈永清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偷偷整理了十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放在两个牛皮纸袋里,弥留之际,郑重的交给了老伴。
三个温暖的遗愿,是老伴留下的最后几句话。段慧欣打开牛皮袋,熟悉的谱子映入眼帘,她忍不住哼唱起来。
听着段慧欣老人的哼唱,可以想象,此刻她脑海里浮现的一幕幕,应该全是过去几十年里,两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我们也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这个忙,马上行动,休息回来接着看。
段慧欣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老伴完成未了的心愿,也好让他的在天之灵有所安慰。记者为他们的深情所感动,打算一帮到底,第一站,先来到了青岛市残联,刚到门口,就见了当年轮椅小组的成员们。
没见到陈老师最后一面,是大伙永远的遗憾。阔别十二年,岁月在大家的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可那份真挚的情谊,从未改变。
青岛市残联,对轮椅小组重新组合也非常支持,当场表示,会尽力让轮椅小组再次发光发亮。
歌声中,包含着情谊、思念和温暖。段慧欣再一次流下热泪。第一个遗愿,圆满完成。
母校江苏路小学,是老人一生挂念的地方。他曾在这里与同学结伴唱歌、学习,这是他音乐梦想萌芽的地方。
照片上稚嫩的男孩是不是陈永清,段慧欣不敢肯定。不过他知道,老伴多么渴望,母校的孩子们能演唱自己写的儿童歌曲,让他们感受到阳光、快乐和温暖。
走在校园里,段慧欣长舒了一口气,快乐的孩子,古老的大树,富有韵味的校舍,老伴的心愿,实现了...
门外,阳光明媚,斯人已去,如今已经了无遗憾,活着的人,会更深的体味人生滋味,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