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小区的居民大多有这样的烦恼,随着车辆日益增多,小区周边行车、停车都成了难题,甚至因为停车位、行车难相互之间产生矛盾纠纷,影响邻里和睦。近来,交警部门根据实际在一些开放式小区试点“交通微循环”,解开了这个多年难解的“大疙瘩”。
在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里,一个小型的交流会正在进行。三名交警请来居民,让他们给小区周边刚刚实行的微循环“挑毛病”。
香港花园社区周边的上杭路、大田路等道路一直存在行路难的问题,道路两边乱停车、乱行车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今年6月开始,市交警支队设施处会同市南大队对香港花园周边道路进行调研,力求从根上为居民们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居民们一直被堵车困扰,但真要实行起来,因为出门就要右转多绕路,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民警们就一家一家走访,听取意见做工作。8月初,微循环正式开始实施。
实行微循环后,上杭路的江西路至大田路路段改为东向西单向交通,大田路的上杭路至古田路路段改为南向北单向交通,两处路段都设置了单侧停车泊位。
社区内的大田路不足10米宽,路边还停放着一排车辆,以前双向行车根本无法通行。推行微循环后,一上午的时间,记者只发现一辆车闯单行。
还有一些车主,也把自己几天来的行车感受和意见建议与交警进行了沟通交流。
目前,青岛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5万辆,仅私家车就达到113.7万辆,开放式小区内部大量车辆无处停放,在狭窄的小路上双侧停车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社区周边行车难、停车难的矛盾日趋突出。交警部门意识到,要做好交通疏堵工作,仅仅依靠教育和处罚是远远不够的,自2012年开始,已在全市新沂路小区、伏龙路小区、丹山路小区等10个开放式小区完成交通“微循环”调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