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蒸笼中的筑路工人  13-08-11     视频长度: 00:04:51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生活在线,我是马潇。刚刚过去的这一个礼拜,我每天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体验高温。其实准确的说,是体验高温中的人。当青岛变成热岛,有这样一群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他们无处逃避高温,其实,他们也不能逃避,否则秩序无法维护,大家的生活也没法保证。这样一群人就在我们身边,不管你以前怎样看待他们,今天我还是想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来体验体验,我们一起走进工地里普通的农民工。

上午十一点钟,太阳最毒的时候,重庆路与金水路路口的工地上,传出阵阵轰隆隆的作业声,奋战在一线的筑路工人们,正挥舞着铁锹干得起劲呢。看着叔叔们干的这么带劲,马潇也不能闲着,找来工具加入了进来。

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身边是散发着热量的机械,在这样高温闷热的工地上,只是站着便会汗流浃背,更别说干体力活了。十多分钟下来,马潇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了个透。可马潇一旁的张师傅,却依旧干得起劲。张师傅今年五十七岁,老家在临沂,负责给马路打桩,这份工作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却是工地上最累的活之一,每天张师傅都要这样挥动铁锹九到十个小时,一干就是半年。

为了避免工人中暑,施工方每天都会在工地准备两桶绿豆汤,让工人师傅补充水分。上个月,重庆路西半幅通车,崭新的路面车辆跑起来是相当过瘾;工作人员告诉马潇,重庆路的另一半幅,也即将在下个月通车放行,目前重庆路工程也在满负荷运转。中午十二点,工地一片寂静。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后,老张也扛着铁锹返回了临时搭建的板房,拿着饭盒打好饭菜,坐在门口吃起了午饭。虽说活很累,饭菜也不是那么丰盛,可在老张的嘴角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片子结束时的这首歌,名字叫做存在。这正是我体验了高温职业一周时间,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这些平凡的人们,面对高温,显得是那么渺小,我们每天急匆匆的赶回家里,准备享受清凉的时候,无数次的和他们擦肩而过,有没有去多看一眼他们呢?不高的薪水,艰苦的环境,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谁?如果大家都能献出一点理解和关心,他们的存在就有了意义,这也是给他们最好的解暑良药。同样,也是我们连续五篇报道,存在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