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样生意夏天最火,冷饮,喝冷饮就免不了一次性吸管,前两天我们看到一个微博说一次性吸管不太卫生,于是特攻记者做了几个小实验,没想到,这一次性吸管远不是不卫生那么简单。记者:看到我手中这些五颜六色的吸管,您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平时在奶茶店、路边摊等等,咱们都经常看得到,可是您知道吗,这些鲜艳漂亮的吸管,是可能会损害我们健康的三无产品。
前段时间,长沙市卫生监督部门发布消费预警:无使用材料,无厂名,无厂址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中,含有有毒物质,市民应谨慎使用。我国在2010年5月1日正式实行饮用吸管国家标准,并对制作吸管的材料做出明确规定,允许食用级别的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作为生产原料。
叶教授告诉记者,用聚丙烯生产的吸管不含有塑化剂,是最安全的。但如果采用聚氯乙烯,在生产过程中就必须添加塑化剂,虽然国家标准同时规定了塑化剂的残留标准,但一般情况下,塑化剂是否超标很难检测。长期使用塑化剂超标、或者由废旧塑料制成的吸管,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肝脏等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性早熟甚至不育症。那么,在我们身边,常用的一次性吸管,到底安不安全呢?
一根小小的吸管,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一次性吸管真的可以放心使用吗?于是,记者就从常用吸管的小点开始调查,终于找到了这些吸管的源头。
没想到啊没想到,不起眼的吸管又一次成为让人心里颤抖的日常用品,也许是因为一根吸管不过几毛钱的事,监管成本过高,所以就容易被人忽视,但从使用的角度上来说,积少成多,相关规范已经出台三年了,却从来没有见过有效的监管。可以不用吗?可以不管吗?都不行,希望用的管的能都行动起来,一次性的东西都让人放心一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饮品店使用的吸管大都是由厂家直接配送,店家对于吸管的材料、生产地等信息,几乎是一无所知,而在这些吸管的包装上,也没有任何说明。
记者在早餐摊上买了一杯热甜沫,老板随手拿给记者一根粗吸管,记者试了一下,如果用这种粗吸管喝塑料杯里的热饮,吸管很快就会变得非常软,还有一股浓郁的塑料味道。批发市场里,五颜六色,长短、粗细不一的吸管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也相差甚远,同样是一百支一包的吸管,最便宜的只要两块五,最贵的大约在十块钱。价格差出四倍,差距到底在什么哪里呢?
市场上卖的吸管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包装上没有任何文字,是典型的三无产品,第二种是包装上有产品名,和部分产品信息,看上去挺正规,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信息里连最基本的厂址、生产日期、使用说明等等都没有标示清楚。第三种当然是包装正规,信息完整,价格自然是也最贵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无吸管的数量占得比例最大。
QS标志也能造假?就是这种来路不明,制作原料不清晰的塑料吸管,充斥着我们的市场。叶教授说,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吸管,最多只可以承受60度的温度,而用聚丙烯作为原料,吸管可以承受120度的高温,根据这个特点,记者决定做一个实验。记者:大家看到我身边现在有三袋吸管,第一袋是信息完全的合格产品,第二代是有一些标示但是没有中文标示,也没有QS标志,第三代是有一个QS标志,但是我们已经认证过它是一个假的QS标志,现在我们就分别从这三个袋子里取出一根吸管放入120度的烤箱里,看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记者把三种吸管剪成相同的长度,同时放入了温度在120度左右的家用烤箱里,一分钟之后,来看看三支吸管有了怎样的变化。记者:我们看到两种标示不完整的吸管,两头都有翘起的现象,而标示完整的吸管两头虽然也有一些翘起,但是并不想其他两种那么明显。
叶教授解释说,难以耐受高温,也就意味着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吸管中,很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增塑剂和稳定剂,而且,三无吸管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叶教授:聚氯乙烯肯定不行,稳定剂增塑剂毒性很大,而且增塑剂多,做起来才方便。三无产品肯定不安全,最怕的就是回收料,而且是医院里用的回收料。最好用不带颜色的,不管怎么说比较可靠一点。带颜色的可能90%以上是回收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