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炮:“三不管”的滨海大道水果摊  13-06-30     视频长度: 00:07:34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希望警方能早日还原真相,也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接下来进入本周的马后炮,先来说说网上的一个段子:有人说,现在是微博干了媒体的活,记者干了执法队员的活,而有关部门则干了打酱油的活。这句话有点夸张,不过本周,我们的记者就有类似的体会,面对违法经营的商家,记者心里只能干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三不管”的滨海大道水果摊》

仰口隧道作为进出崂山景区的主要通道,一直是水果摊贩聚集的地方。本周再去采访,人家还是宰客不商量。

摊主们胸脯拍的梆梆响,水果绝对崂山本地产,而且价格公道,分量十足。不过听了几位在地里劳作的农户们的话,记者心里凉了半截。

崂山水果产量较少,出了名的金贵,不少商贩瞅准了这一点,偷梁换柱。这些人砸了崂山水果的金字招牌不说,秤里的毛病也没改。记者拿出自带的弹簧秤,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商贩都给记者短了秤,而且都在半斤以上。

难道这坑人的摊位就这么继续嚣张下去?记者联系了工商和城管执法人员,结果,处罚起来又遇到了难题!

陈所长解释说,不久前,国家刚对工商管理范围作出了规定。对于没有固定场所,没有营业执照的占路经营行为,他们只能配合执法。想要处罚,得城管出面。

说起执法权,北宅城管的工作人员也直摇头。原来滨海大道属于公路,这一块的执法权在滨海公路管理处那儿。记者只能电话联系滨海公路管理处,可始终是无人接听。工商管不了缺斤少两,城管管不了占路经营,公路管理处又没个回应。来到了滨海大道,三大部门都变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活生生地将“有困难找执法部门”变成了“找执法部门有困难”。这可真让大家“出乎意料”啊。不过正因为这样,滨海大道摊贩经营混乱,也就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了!面对媒体的曝光,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撇清责任,监管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一句“不归我管”成了最常见的借口。就算一家管不了,那可以多家联合执法啊,可惜我们没看到。我们只看到,谁也不管的困惑,执法效果的缩水,以及对有关部门公信力的质疑!说到底,商家诚信滑坡只是非法经营的起因,监管的形同虚设才是它的病根。最后我很想问一句,如果全市的游商浮贩都盯上了这条有“特殊待遇”的公路,那还是没人能管得了嘛?到底是“不好管”还是“不想管”呢?好了,说完了归谁管,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怎么管。《黑作坊挂起了“保护伞”》

在即墨通济宠家沟岔社区,有几家食品店算是生活在线的老面孔了。两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查处。这周,记者又去会了会老朋友,没想到,人家招牌醒目,店面敞亮。难道是改邪归正了?记者想进门瞅瞅,结果人家不接待!

开门做生意,哪有不纳客的道理,莫非又有见不得人的勾当?记者半夜蹲守这几家熟食店,果然发现了肮脏的一幕。

记者发现,这种肮脏的肉从小食品店,流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肉类交易市场。而如此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今年三月,这几家熟食品店刚被查封过。

面对镜头,村委、街道、执法部门都言之凿凿,可就是这些多次被曝光,甚至被取缔的加工点,今天竟然取得了正规营业执照。

执照写的很清楚,出售的食品只能现场制作、现场出售,但是这些店铺继续把问题肉流向市场,也就是利用漂白的身份,继续做着黑心的买卖。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被查出问题,以前是非法经营,现在反而变成性质单纯的“超范围经营”了。不知这营业执照算不算黑心商家的保护伞呢?

看到曾经的黑作坊挂上了正规执照,我也很不理解,但也闪过一丝希望:会不会是这些人终于改邪归正了?我们都希望通过整治,食品市场能更加纯净。我们也想看到食品生产的正规军越来越壮大,不管曾经怎么样只要你现在愿意捧着良心做买卖,我们都欢迎。但是,我们再一次失望了。这一次不仅仅是对屡教不改的黑作坊失望,也对当地的主管部门打上了问号。这张象征着“合法、可信”的营业执照,现在变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减轻责任的保护,这到底是在给谁吃定心丸,又是在保护着谁的利益呢?我记得前不久刚刚出台了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对于“黑名单”企业及负责人,除了重罚之外,在审批上也有严格限制,情节严重的,五年不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这个连续查处了两次的黑作坊,为什么还会取得营业资格?证是怎么发下来的,发下来之后的监管又去了哪里?我们搞不懂也看不见,我们只知道问题肉还在源源不断流向我们的餐桌。好了,说说今天的红榜

《老人跌倒,咱扶得起》

崔女士苦苦寻找的,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正是他,在危急时刻把老母亲从死神边抢了回来。崔女士的母亲于阿姨心脏不是很好,6月17号,在早市上突然犯病,不省人事,崔女士赶紧去附近的海慈医院求助,就在她离开的十多分钟里,是这位陌生人一直守在老人身边。

薛先生一直为老人做着心脏复苏,直到120急救车赶到才停下来,医生后来告诉崔女士,正是这关键的十几分钟,挽救了她母亲的生命。

救人后薛先生悄悄赶到医院,看着老人平安,又悄悄离开了,直到一周后,记者和于阿姨的家人主动上门,他还腼腆的说,这是应该做的。

在薛先生面前,我们都需要好好的补补课,补上敢于出手相救的勇气,更得补上专业急救的知识。相比那些“老人倒地无人搀扶”的事件,薛先生已经用他的行动,回击了袖手旁观的冷漠。崔女士一家人用他们的真诚,回击了某些以怨报德反咬一口的“道德杀手”。我觉得眼下,似乎很有必要扭转一种惯性,理清一种误区,我们大可不必再把救助倒地老人的议论焦点,集中于敢不敢扶这个话题上。扶与不扶并非是单选题,普及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可能远比道德争议更具价值。眼下,在我的身边,我的同事们在小路的带领下已经主动去学习急救常识了,有了绝对把握再去搀扶,或是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这同样是货真价实的见义勇为和敬老爱老。面对老人跌倒,我们青岛人敢去扶而且扶得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