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节开始,岛城就进入了旅游旺季,旅游,不仅看景,还得买上点特产,回去好留纪念,送朋友。今天我们记者去一些景点溜达了一圈,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我保准,外地游客看了拔不动腿了,不捎上点肯定觉得折了。但是,我们记者可是地道的青岛人,有些东西让他产生了质疑,到底是不是土生土长,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得研究研究!
上前一打听,这些贝壳项链价格最便宜的五块钱,最贵的恐怕要数这串五颜六色的了。
拿着手上的项链,两个商贩如数家珍,这条是地地道道的珍珠贝项链,纯青岛特产,戴着上街回头率百分之百。可当记者追问项链上的颜色是怎么来的,两人的回答接不上茬了。
同样一条项链,一个说纯天然,一个说人工染色,记者也有些糊涂了,你这是要搞哪样啊?除了各色项链外,小摊上,一些未经加工的贝壳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光。
这些贝壳造型别致,花色各异,确实漂亮,见有买卖来了,摊主热情的帮记者挑选起来。
路边摊的贝壳和项链,到底是不是地道的青岛特产?记者不是专家,不过旁边不远处就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那里的专家,研究珍珠、贝壳可是门清儿。记者在小摊上随便买了一下,带去请专家鉴别。
张教授说,拿来的六个贝壳,有五个产自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因为那里水温高,贝壳的形状和颜色漂亮些。至于剩下的这一个贝壳,它的来历更让人咂舌。
来海边买了个大蜗牛壳,这要是送了人,岂不成了笑话?从海洋研究所出来,记者又来到了栈桥浴场,正是大中午头,马路边这个小摊很红火。
你可别小瞧这个看上去有点像UFO的东西,贵的十块一斤,便宜的也要八块钱。对于这个稀罕的青岛特产,不少外地游客都愿意掏腰包尝一尝。
就在记者询价的时候,3名从石家庄来的游客,选中了一个又大又黄的莲花果,准备现场尝尝鲜。
商贩所说的脆甜味道,一点没尝着,满嘴的苦涩味让这几位差点没吐出来。几位游客说,这个莲花果的口感很象他们那里的一种北瓜。
外地游客上当受骗,旁边有几位老青岛看了直摇头,有人悄悄告诉记者,这种瓜根本就不是什么青岛特产,大部分都是从潍坊地区的大棚里运来的,不管生吃还是做熟了,口感就是一个字:苦。说白了,只能观赏。从栈桥走出来,记者又去了鲁迅公园附近,这里有几家干海货店,生意一直不错。
记者随手打开了几包干海产品,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更找不到厂家、厂址,这种三无产品,也敢卖?
老板说,她们家的干海产品都是从正规厂家进货,只要保存得当,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记者秤了半斤,回来的路上,特意找了家老字号海产品店,请专业人员帮忙看看,这一看,问题还真不小。
工作人员说,墨鱼丝和鱿鱼丝虽然只差一个字,但价格相去甚远,40块钱一斤压根就买不到真正的墨鱼丝。
我问了一些身边的青岛人,景点卖的这些东西,他们是肯定不会去买的,但是,我们做这个片子,外地游客又看不到,是不是没意义啊?不,其实,我们的用意,跟很多人是一样的,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够更纯净,更能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我想,如果在景点的周边,设立一些专门的正宗特产销售点,让游客有地方可买,买的放心,这样一来,这些打游击的游商浮泛渐渐的也就没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