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说公交车上的特需专座,也可以叫爱心专座,是公家车为了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提供的座椅,没有这些乘客的时候,大家当然可以坐,可是如果这些特需乘客上了车,而且其他地方没座了,那么坐在特需专座上的乘客是不是该让开呢?我们记者抗上摄像机,上车上瞅瞅去。
小刘家住李村附近,每天要坐公家车从黑龙江路到市南区上班,最近他发现,很多特需专座上,坐的都是年轻人,就算是有特需人员上车了,这些人也很少让座。这到底是种普遍现象,还是纯属偶然?记者特意起了个大早,从下王埠搭乘801路公交车,赶往市南。公交车开到李村公园,从前门上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因为孩子耳朵受了伤,车上有人起身让了座,可老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公交车开出去七八站,依然没人让座。周围的人要么低头睡觉,要么玩手机。
大爷说,自己姓张,小孙子的学校在佳木斯路,父母没时间,由他每天负责接送。尽管知道每辆公交车上都有特需专座,可因为让座的人少,老人也就没抱太大希望。公交车上,记者和老人聊天的声音尽管不大,但两三米外特需专座上的几名乘客应该听得到,很可惜,没人让座。40分钟后,张大爷领着小孙子在洪山坡站下了车。
801路上是如此情况,那其他几趟公交车上,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记者继续暗访调查。其实关于让座不让座的问题,大家已经讨论过多次,年轻人强调上班路途遥远、十分辛苦,希望老年人不要在高峰期凑这个热闹,对于这点,老人们有苦衷。
特需专座,没有特别使用,带来的结果是,规则形同虚设,让座全凭自觉。既然公交车上明明白白划分出了区域,为什么不能严格执行起来,让真正需要照顾的乘客,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呢?我们希望今天张大爷的经历,是个例,特需专座,并不是不让大家坐,只是希望在有人需要这些座位的时候,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年轻人,能给更需要的人提供一份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