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王绍朋和47岁的于安军是一对特殊的父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们,了解背后的故事。尽管天气已经回暖,可德县路11号这间狭小的屋子依然湿冷异常,对于在这安家两年多的于安军爷俩来说,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王绍朋今年62岁,年轻时落下了病根,腿脚一直不方便,于安军是李村一处建筑工地的工人,靠干体力活,维持两人的生计。虽然经济上很拮据,但日子过得乐在其中。这对父子,一个姓王,一个姓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是如何相识,又为何会以以父子相称呢?
时间倒退回2011年腊月的一天,租住在李村的于安军在下班路上,偶然注意到了寄居在广场边上的一位流浪汉。当时王绍朋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穿着单薄,
浑身脏臭无比,窘迫的样子看着让人可怜,于安军决定让他暂时住在自己家里,也就是这次偶遇,让已经在外近二十年的王绍朋,从此告别流浪。
青岛本地人为何会无家可归,甚至没有户口呢?在于安军的追问下,王绍朋说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王绍朋原本和父母一起居住在贵州路99号,是青岛一家橡胶厂的工人,1991年年初,他被派到潍坊出差,谁能想到,一次难得的工作机会,却成了他命运的绊脚石。服刑三年半后,王绍朋提前出狱,可当他回到青岛时却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王绍朋说,入狱之前,自己跟父母、弟弟一起住在贵州路22号,老人去世后,弟弟私占了房子并将其出租,没有跟当哥哥的他打过招呼,更没有给过任何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