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在线》连续报道有人在非法组装电动车,并卖给消费者上路行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节目播出后,平度的观众也打来了电话,说他们那也有一个组装厂。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特工记者迅速赶往平度,一探究竟。
知情人所说的三轮车组装厂,位于平度市厦门路与高平路交界处的一处院内。中午一点多,记者来到这里,工人们正在里面忙活呢。
见有顾客主动上门,工人们显得很热情。
没有发票,没有质保,车辆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看样子,这里加工的电动车肯定不是什么正规产品。记者围着厂房转了转,一边堆放着电机和各种配件,另一侧摆满了车架子和轮胎。三名工人一边安装轮胎,一边组装线路,忙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工夫,一辆电动三轮车就组装完毕,工人们很自信,俺们这里生产的电动车,质量绝对过关。而且,在平度这一带,卖三轮车的店铺,都是从这里拿的货。
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看来这个加工点的生意还挺红火,随后记者借故离开,并将情况反映给了平度市质监局。半个小时后,质监部门的一位执法人员赶到了现场。而就在这时,从加工点内驶出一辆电动车,像是要去送货,记者和执法人员决定,暂时先不打草惊蛇,跟上去看看。
在平度济南路的这处销售区,刚刚送来的三轮车,装上电瓶,贴上商标,竟摇身一变成了名牌产品。为了查清这处组装点有没有生产资质,生产的电动车有没有安全保障,记者和执法人员一转身,又赶回了加工点。
刚刚还在忙着生产的车间,为啥突然关门上了锁,摆在院内的电动车又准备运到哪?记者正在上前问问,这名工人突然钻上了一辆面包车。
这位男子一会说自己是老板,一会又不承认,反复看了两位执法人员的证件后,人家又大摇大摆上了车。
面包车扬长而去,执法人员竟然束手无策,只是在厂房前原地等候,大约过了四五十分钟,他们又找来了110民警,在门前的一堆包装箱上,找到了一个收货方的联系电话。
加工点始终大门紧闭。直到天色渐黑,面包车也没有出现,执法人员决定先将厂门封闭,将已经组装好的这两辆电动车先行扣留。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逃得过初一逃不了十五。一着闭门羹就可以逃避处罚吗?我觉得未必。虽然这个片子看得我有点着急,不过我还是相信执法部门的能力和决心的。也请执法部门用行动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