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一个温暖的故事,首先从这位了不起的丈夫说起,他叫荆友先,十五年来,照顾患病的妻子,就像对待一个不懂事儿的孩子一样,从没有过一句怨言。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既然妻子已经是个病人了,那就要让她做最美丽最幸福的病人。这份不平凡的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一对结发十五年的夫妻。妻子的话,多少有点儿不中听。可不管妻子说什么,做什么,一边的丈夫始终默不作声,更多的时候只是憨憨一笑,而后就埋下头继续干活儿了。
宜昌路8号这处废旧的传达室,就是荆友先一家三口的临时住所。两年前,利用家门口这块儿小空地,荆友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修车。经常打这儿过的人,都对这个简陋的“修车摊儿”印象深刻。修车师傅满脸沧桑,一年四季总是穿着同样一套蓝色修车服。家里的老婆却捯饬的干干净净,穿着光鲜亮丽,一脸的幸福笑容。
大伙儿都知道,荆师傅人好、修车技术一流。但谁也不知道,这个42岁的中年男人,心里装着怎样的苦。结婚第二年,妻子军军就开始莫名的烦躁、而后行为越来越古怪,10多年里,朋友们最常听荆友先说的一句话就是:“妻子高兴了,这个家也就平安了。”
时光倒回至1999年,荆友先从高密来青岛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年20出头的刘军军,两颗渴望爱情的心,渐渐靠近。
200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很快,两人便有了爱情的结晶。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妻子军军的精神,就出现了异常。总会莫名其妙的破口大骂,情绪波动难以控制。医生最终的诊断结果,让荆友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精神病患者不比常人,总会有出奇不意的举动。为了保护好妻子,也保护好他人。荆友先放弃了在四方环卫的固定工作。守在家门口,守着妻子,靠修车度日。
多么朴实多么暖心窝子的话,只要回家能有个人所说话,别觉得孤单。可是这背后要付出的代价,恐怕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荆友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又能再坚持多久呢?
每对夫妻,结婚时都会许下承诺“无论生老病死,都会忠诚于彼此,不离不弃相守到底”。然而,现实生活中,面临困境,真正能践行这份诺言的人,其实并不多。荆友先,绝对是说到做到的那一个。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陪着妻子一起到老。
妻子饿了,荆友先放下手头的活儿,到厨房忙活午饭;妻子想吃肉,他又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火腿肠。
女儿琳琳放学后,匆忙赶回家吃午饭。三口人聚齐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这么多年来,爸爸对妈妈的好,琳琳全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读六年级的琳琳,比同龄女生懂事儿要早。同学们有电脑了,琳琳心里羡慕,可从来没有开口跟爸爸要过。
琳琳说,爸爸修车挣不了多少钱,而妈妈又象一个小孩儿一样不懂事,有些时候,自己只能跟爸爸一起,迁就、照顾妈妈。
曾经有人劝过荆友先,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何必为一个患精神病的女人,耗费了下半辈子?可每一次,荆友先只是摇摇头。
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妻子更不能没有丈夫。这是支撑荆友先一路走下去的信念。2013年,他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期待实现。
原来,至今荆友先的户口还在高密老家。如果能顺利地把户口迁到城阳,跟妻子落到一块儿,以后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荆友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男人、一个丈夫的责任和使命,他心中又何尝没有苦,而他的做法不仅感动了所有人,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震撼。这里面不单纯因为爱,更因为他是条汉子,值得所有男人学习,是好男人好丈夫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