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林林患有精神类疾病,母亲把他送到了城阳区心理康复医院接受治疗,没想到,在医院里没待几个月,一个噩耗传来,林林在医院吃蛋糕噎死了!
林林家住城阳区小寨子村,从小患有智障,2001年,父母离婚后,林林就跟着母亲一个人生活。
林林妈妈说,起初孩子只是智障,可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变得喜怒无常了,经常大喊大叫的,到七医做检查后,医生确诊为大脑发育不良,导致的精神类疾病。
为了帮林林治病,母亲跑遍了社区、街道、民政和残联各个部门求助。两个月前,在为林林办理低保时,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让做母亲的看到了一丝曙光。
工作人员口中的那个地方,就是青岛城阳区心理康复医院。2012年10月17号,在交上2000块钱的住院押金后,林林住院接受治疗了。
虽说医院的条件艰苦些,可林林妈妈觉得,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也值了。可上天偏偏和这位命运多舛的母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治疗两个月后,也就是2012年12月17号的清晨,医院里突然传出了噩耗。
突然而至的消息,让林林妈妈一下子慌了神,赶紧叫上自己的姐妹,急匆匆往医院赶。
随后赶到现场的法医,也对林林进行了尸检,结果确定为吸入性窒息死亡。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后,一家人除了悲痛,更多的是愤怒。
医院是封闭式管理的,所有食物都由院方统一提供,林林是怎么拿到食物的?又为何会被噎死?林林住的病房距离值班室不足两米,出现窒息情况,为何没有人发现呢?
出事后,林林的家人曾多次找到院方,希望协商解决,起初,医院方面的态度也很积极。
家人说,当时院方表示会向上级部门反映,元旦过后就给答复,四号当天,林林妈妈确实接到了院方的电话,可内容,却让她们很气愤。
人在医院噎死的,医院却说没有责任?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牵强啊?
林林到底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医院真的没有责任吗?院方在这件事上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记者和林林的家人一起找到了城阳区心理康复医院。
家人告诉记者,当时林林就住在心理康复医院二楼的病房里,出事的地方距离医生值班室只有一步之遥,并且有监控正对着。
记者想要进入医生值班室查看情况,却被一位姓马的主任拒绝了。
随后,这位马主任又把记者领到了一位姓焦的副院长办公室里,希望能好好解释一下这件事。
马主任说,医院有严格的值班制度,每隔一小时,医生都会巡视一遍病房,至于林林发生意外状况时,没有医生发现,是情有可原的。
马主任说,就在不久前,林林还因为吃油条被噎着过,但那次被他们及时抢救了过来。事发后,他们曾要求家属陪床,可家人说实在太忙,没法过来。
上一次林林噎食之后,手脚浮肿,医院担心出现意外,还和林林的妈妈签订了一份免责协议,上面约定,一旦出现意外,医院不负担相关责任。可家人却认为,这份协议只是针对于身体浮肿的状况,怎么能和噎食致死扯上关系?
食物集中管理的病号,怎么会和食物不集中管理的病号,住到了同一个病区?显然,上一次出现的噎食事件,并没有引起院方的足够重视。
焦副院长表示,出事后,他们第一时间报了警,并协助警方检查,已经尽到了医院的责任,至于林林的意外死亡,责任到底如何划分,他不方便表态。
这样听起来,医院说的头头是道,可是,细想想是那么回事吗?医生本应该救死扶伤,可是我们听到的,只有撇清责任的话。关于林林的的死,生活在线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