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张春花却有心无力,她多么希望自己能一直陪在女儿左右,照顾她、爱护她。可是两岁那年,孩子被确诊患有“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这种医学尚未攻破的罕见疾病,让张春花感到天就要塌了。
答案准确、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如果没有那一纸残酷的病例,谁也无法想到,眼前这个聪明乖巧的小女生,患有十分罕见的“肌萎缩”症。因为无法站立和行走,老师破例准许怡菲坐着回答问题。课堂上,她总是尽力挺直了腰板,每一个知识点,都会用心地做笔记。因为她知道,教室外那段冰冷的走廊上,有个人在时刻挂念着自己。
走廊里这个走来走去的瘦弱身影,就是小怡菲的妈妈张春花。小学一年级每天六节课,一节课四十分钟,课间十分钟。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张春花几乎每天都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女儿班级门外。
说着说着,张春花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哭,不是因为辛苦和委屈。而是她太明白,女儿这个学习的机会,来得太不容易。
为了圆女儿的上学梦,张春花果断辞去了工作。有了妈妈保驾护航,小怡菲成为了东川路小学一年级三班的光荣一员。而抱着小怡菲上学,也成了张春花生活的全部内容。
等别的小朋友出门之后,张春花便会走进教室,拉开窗帘来到女儿身边。课间十分钟,对于母女俩来说,格外珍贵。因为一堂课小怡菲消耗的体力,相当于常人完成四十分钟的慢跑。胳膊、腿、臀部都会酸麻无比。幸好有妈妈在身旁,可以扶着她放松一下。然后再抱起来,一路小跑去厕所。
接下来的第四节课,是体育。这也是小怡菲唯一不能和同学们共同进行的课程。为了不让孩子在心理上掉队,张春花成了孩子“特别的体育老师”。
操场走累了,再回教室继续走。在妈妈的搀扶下,小怡菲一圈一圈地走下去,这也算是每天的康复训练了。每当走到这片“光荣墙”附近时,小家伙儿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而女儿的每一份荣誉,对张春花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
当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让女儿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充实、更精彩。可是病魔会眷顾她吗?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小学、初中、大学,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成长轨迹,对爱读书爱学习的小怡菲来说,或许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根据病情发展,医生预言:怡菲的生命很可能会在十三四岁时终止,那一天,张春花不敢想也从不去想。她能做的,就是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不离不弃。
崂山北龙口村。放学后,张春花背着女儿回家。
这间石头堆砌的瓦房,就是一家三口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家。虽然简陋,却很温馨。土炕小木桌、窗台旁的书架、五颜六色的彩笔、大眼睛的洋娃娃,这就是怡菲全部的童话世界。
女儿对读书越着迷,对生活越热爱,张春花的心里就越痛苦越纠结。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仙女婆婆的魔杖真的能改变一切,她多么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
从最初的行走障碍,到后来的四肢无力,再到最终医生的一纸诊断。张春花总是幻想着,如果当初那个结果不让人绝望,该有多好。
确诊之后的五年,肺炎引发的呼吸困难,一次又一次折磨着这个弱小的生命。住院、出院、再住院,眼睁睁看着女儿受苦受罪,妈妈的心碎了。
女儿的小手又软又嫩,哪里有力气减轻妈妈的酸痛。可就是这一点点儿爱的回报,让张春花拥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个家,已经经不起再多的苦难了。
接连两次车祸,让张春花丈夫的双腿落下残疾。重体力活儿干不了,只能在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每月1500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着一家三口的全部开支。怡菲爱美,尤其喜欢粉色。为了让女儿的每一天,都能活的幸福快乐。好看的衣服、美丽的发卡、可爱的玩具......两口子节衣缩食,说啥也会给女儿买回来。
就像歌中唱的:“有多少美丽的梦,像蒲公英一样飞舞。有多少美好的事,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在妈妈的陪伴下,怡菲从不怕黑,在她纯净的心灵里,有个愿望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