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述一对母子的故事。母亲名叫冯月英,十五年如一日地照顾因车祸瘫痪在床的儿子。如今,冯月英已经70岁。儿子栾世杰,也已经35岁。这位坚强的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生活的重任;用伟大的母爱,感召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碎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幸福,儿子栾世杰一夜之间,成为了植物人。儿子就这样昏昏睡去,一天,一月,一年又一年。三年后,久违的这一声“妈妈”,冯月英等待了1126天。这个身高一米八五的男子汉,已经年满35岁了。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反倒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昼夜守护,让母亲冯月英越发苍老。从眨动眼睛到活动手脚,从开口说话甚至背诵诗句......儿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倾注了冯月英巨大的心血。人们都说,如果没有冯月英的坚持,这个年轻的生命,也许早已停止了心跳。只有冯月英心里最清楚,别人眼中伟大的坚持,其实不过是一个母亲的本能。
2001年,冯月英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母亲”。十余年光阴流转,荣誉早已是过眼云烟,十五年的守护,在她平凡的生命轨迹中,儿子是她惟一的支点,也是她惟一的牵挂。冯月英已经步入古稀之年,2009年,突发的心肌梗塞,已经让她在鬼门关前走过两遭。大儿子工作繁忙,有妻有儿,生活并不宽裕。这些年来,照顾小儿子的重担,几乎都压在冯月英一个人身上。心脏病、高血压、青光眼......疾病缠身的她早已疲惫不堪。
陪儿子康复的日子里,冯月英认识了热心的张大哥和田女士,他们经常会一大早赶到家里,接母子俩外出透透风。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让冯月英坚持下来的动力。结束半个小时的室外活动,母子俩又返回家中。早晨煮的面条,热一热,中午继续凑合着吃。午饭过后,又将是新一轮的康复训练。每当看到妈妈为自己伤心落泪,栾世杰想说点儿什么却又难以表达,他能做的,就是在妈妈面前,哼唱起这段熟悉的旋律。70岁的冯月英不知道,自己还能陪伴儿子多久,她全部的希望与快乐,就在儿子每天一点点的康复中,再苦再难,这条路终究还要走下去。眼下,娘俩最需要的是一台电脑和一部家用康复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