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位好邻居给我们发来短信说,在青医附院门口,有一个报摊,摊主夫妻俩和女儿的故事感动了他们。
记者的突然出现,让老郑夫妻俩有些意外,镜头前这对老实巴交的夫妻竟然腼腆的说不出话来。倒是5岁半的郑雅静,活泼的迎上前来。雅静先天脊柱弯曲,而且体弱多病,48岁的老郑和妻子要把这个孩子抚养好,难度可想而知。其实,雅静并不是老郑夫妻的亲生孩子。与其他收养家庭不同,老郑一家并不遮遮掩掩,因为在五年前,捡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周围的人都知道;当雅静长大,懂事了,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发现爸妈对自己的宠爱,甚至胜过了哥哥姐姐,渐渐地,小姑娘也就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在彼此的心目中,他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事情得从2007年12月说起,临沂来青岛的老郑夫妻俩,在平原路上承包了一个小旅馆,一天,店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女的,怀里还抱了个孩子。郑雅静妈妈:在这儿住了一宿,找了一个两个人的床,到了第二早晨,那个老点的,就收拾起大包了,要回家。大约8点多,我姐姐下来,看见另个一女的,站在走廊里,走走回回头看看,走走回头看看,有点不舍得,我姐姐说,妹妹你上哪去,她说我去买点饭。两名女子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把那个还裹在襁褓里的孩子留在了房间里,老张的妻子进屋一看,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6月14号。那个孩子就是雅静,当时,他只有6个月大。旅馆房东:出事她打电话,我们也过来看了,毕竟我是房东,我们都劝过他,这个孩子肯定有残疾,快算了,别养了,他不舍得,也觉得同情孩子。以后他又抱着去医院检查,确实是残疾。
老郑说,当初自己并没有报警,心想这位年轻妈妈肯定是遇到了难处,想通之后,会回来找孩子的。后来老郑不做旅馆,开起了报摊,这些年来,他们一家始终没敢挪地儿,就是想着或许有一天,能等来雅静的亲生母亲。可五年来,这个画面始终没有出现,而从此,家里就多了一口人,这也意味着,老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提起老郑,周围的邻居都竖大拇指,只是大家想不通,老郑这么一个生活节俭,甚至有点抠门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一件事。旅馆房东:你们不妨看一看,他为了他老婆吃了一碗拉面,就和他老婆吵架,老郑很过日子。记者:但我看他孩子,摊上的奶呀、饮乐多什么的,打开就喝。旅馆房东:对,给这个孩子吃,从来没看见他心疼。邻居:让我就做不到。
趁着夏天生意好,老郑24小时出摊,为的是多攥些钱,明年,雅静就该上学了,花钱的地方多,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可去学校一咨询,费用不是问题,户口才是绊脚石。郑雅静妈妈:这个孩子我拉扯大了,努努力想收养他,现在看来好像不行,说我收养不了,我不够条件,我不是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再说咱年龄也不行了,40多的人了,等我老了,孩子怎么办,都为我想。老郑,郑雅静爸爸:一天比一天大了,上学也成问题,想上学又没户口,影响她上学,前途不就耽误了。
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雅静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可老郑夫妇心头却总有一种难解的愁事,那就是女儿的身份和教育问题。让雅静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校园,读书,写字,是眼下夫妻俩最在意的事情,无论今后他们将陪伴这个女儿走多远的路,但只要守着她一天,就不能辜负了爸爸妈妈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