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程林萍吃不下睡不香,五六十个孩子,该何去何从呢?程林萍都要急坏了。37岁的程林萍是胶南一家聋儿康复学校的校长,最近,她急得吃不下睡不香,学校所在的向阳路52号年底就要拆迁,这就意味着,学校这五十多个残疾孩子,到时将面临着搬家的窘境。这些日子,
程林萍几乎每天都要去外面转着找,可都是一无所获。每当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听到身边的孩子用略带生涩的发音,大声说着“老师好”,她的眼睛就忍不住发酸:如果再找不到房子,这个学校,这些孩子,该到哪里去呢?
程林萍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给孩子一个温暖而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好好学说话,她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执着的梦想,是因为自己也有一个耳聋的女儿。2006年,三岁的女儿涵涵被检查出重度耳聋。祸不单行,那一年,程林萍又由于患上硬皮病,没办法继续工作。承担不起一月一千多的学费,但又不甘心女儿从此不能开口说话,程林萍自己自学了聋儿康复课程,没想到,从这个半路出家的老师那里,女儿居然渐渐的能开口了。欣喜的程林萍,内心萌生起为那些并不富裕的聋儿孩子办一个康复学校的念头。
2007年,在两间小平房里,她的启音聋儿语训学校正式招生,连带女儿和程林萍自己,学校里一共有三个学生,两个老师。那时,学校基本都是入不敷出,丈夫赚的工资,常常就拿过来当贴补。慢慢的,这个聋儿康复学校开出了名气,周围不少乡镇的农民都闻讯把孩子送来。可是,没有学生,程林萍犯愁,现在有了学生,她更愁了。孩子多了,就需要更多的老师和更大的房子。可没有钱,这些都成了难题。还好,不久以后,有热心人给他们介绍了现在的校址,三百多平的两层楼,一年两万多块,学校后面,她又租了几间民居给孩子做宿舍,学校这才正正经经像个样儿了。
五十多个孩子被分为六个班,八个老师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从三四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无论是生病还是同学间闹别扭,全都是些头疼事儿。不过,最让程林萍高兴的是,学校一天天上了轨道,被青岛残联列为聋儿的定点康复学校,不少从这儿毕业的孩子学会和正常人的交流,进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程林萍说,每当看到这样的贫困家庭,她都会想到当时的自己,所以,只有学校的规模还能容纳,她都不忍心拒绝这样的孩子。刚办学的那几年,学校的日子很窘迫,直到近几年,国家对于适龄的孩子有五百块钱的补助,学校这才慢慢好起来。即使如此,租房,老师的工资,五十个孩子的吃喝,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程玲萍说,胶南老城区不少地方都在拆迁,新城区的写字楼价格太贵,如果把学校搬到偏僻的乡镇,不少孩子周末回家,交通也不方便,想来想去,可把她愁着了。思来想去,程老师决定向生活在线求助,电视机前的您如果能帮上忙,可以和程老师联系,给这五十多个孩子一个温暖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