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市北区阳光山色小区来了一个加工蚕丝被的商贩,优质蚕丝清仓处理30元一斤,小区居民尤女士动了心,花200多块钱,买了几斤蚕丝。结果找专业人士一签定,竟然是假的,她要给大伙提个醒!尤女士:买棉花都28一斤,一二百的东西卖三十一斤,能是真的吗?她得赔死吗?
尤女士拿着加工好的被子,找到了卖蚕丝的商贩要求退货,商贩也没话说,悄没声的就给退了。尤女士说,其实小区附近还有很多这样的商贩,他希望市民能提高防范意识,别再上当受骗了。事情真像尤女士说的那样吗?中午,记者来到了阳光山色小区一探究竟。卖蚕丝的青年声称自己是正规厂家,在小区里摆摊已经快一个月了,明天就要撤柜。这个价格,绝对的挥泪大甩卖。可记者了解到,平均每斤蚕丝价格是108到115元左右。如果再加工成被子,加上面料,人工费,每条被子至少得加价70到1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条蚕丝被,光成本就得200块钱左右,而在这儿,只要140块,做生意要倒贴钱,莫非是遇到了活雷锋?
这些所谓的蚕丝,究竟是不是山寨货?这个摆在小区内的临时摊位,又有没有合法手续呢?记者决定表明身份,和加工蚕丝被的摊主来个正面接触。摊主:我知道怎么回事,我不做了。一见记者的摄像机,加工蚕丝被的小伙子立马要收摊走人。记者有些糊涂了,如果是合理合法的买卖,你怕什么呢?商贩:我知道大哥,我知道。你什么意思?别人给你多少钱?你既然,我也知道什么来意,我是什么来意?
小伙子说,这附近有两拨人在卖蚕丝,所谓同行是冤家,记者肯定是收了另外一帮人的好处,来捣乱的。你觉得我是那一拨雇来的?嗯。这位青年告诉记者,他们给物业缴纳了一千元的费用,租赁这个地方一个月。您卖这东西,总得有个产品合格证啥的吧?人家可好,关于产品的合法手续,一概提供不出来。随后,记者找到了合肥路工商所。工商所所长:咱这一块分工非常明确,咱管的经营场所,在马路上。小区内,属于城管。
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职责分工,小区内摊贩的管理,属于城管部门。于是,记者又电话联系了市北区合肥路城管中队赵队长:哪有时间?肯定是打扰了,他们把你当枪使,跟你说话是客气的,你是队长吗?喂~没等记者说完话,市北城管合肥路中队赵队长就挂断了电话。更别提来现场执法了。
那么,这个加工蚕丝被的摊点,究竟有什么合法手续?所卖的蚕丝,到底是不是合格产品。既然城管不作为,记者只好到租赁摊点的物业了解情况。物业:确实不是我负责,他们放假了。物业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天单位放假,分管领导不在,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下记者犯难了,工商说,小区内摆摊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合肥路城管倒是有执法权,可惜人家没时间,也不愿意动弹;物业公司又不肯露面。
就在记者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名自称是摊主领导的青年来到现场,给记者出示了一份检验报告复印件。复印件,按照法律规定是无效的。你怎么证明这个蚕丝,就是你卖的这个蚕丝?这名青年称,他们是正规厂家,手续齐全。他记下了记者的联系电话,答应下午会把所有的手续拿给记者看。截止到晚上记者发稿时,记者也没有接到任何电话。
我真想问问,难道行政执法,就是给记者当枪使吗?再说说小区物业,小区的公共场所属于广大业户所有,收了钱,不管是不是假冒伪劣商品,就可以敞开卖。这样一切向钱看的物业公司,能为小区居民服好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