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塑料颗粒黑窝点 环境脏乱差  12-06-19     视频长度: 00:07:38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接着说说加工塑料颗粒的土作坊,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给周边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国家早已明令禁止。而在胶州,仍有人利欲熏心,顶风而上,利用偏僻乡村隐藏踪迹,干起了塑料颗粒加工的勾当。胶州市大店子村在胶州与诸城的交界处,离城区较远。两三年前,原本没有一家企业的小村,突然间建起来一个占地一亩多的厂房。厂房建成后,村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变味了。

村民们说,这个塑料颗粒加工厂距离民宅只有一墙之隔。只要里面一开工,满村都是燃烧塑料的废气味。起初,大伙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但日子一长,受不了了。撤掉锅炉,呛人的黑烟是消失了,可燃烧塑料的刺鼻气味依然不减。而更让村民们担心的是,周边的水源会不会受到影响?河沟边上一抱粗的大树已经死了,下一步,危害的又会是什么?记者在现场看到,厂房周围建有将近两米高的水泥墙。在西墙角处,一个排水口正不断的往外排放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流进了邻近的水沟,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而在水沟的另一侧,就是成片的庄稼地。记者偶然间发现,厂房外还安装了监控录像,一个建在乡村里的加工厂,为何会戒备的如此森严,难道里面有什么名堂?记者趁厂门打开之机,走了进去。

厂区里到处堆放着废弃的塑料编织袋,四名工人正忙着分拣,而分拣之后的原料,都被装进了粉碎机。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条五、六长,一米半宽的水池,上面安装了搅拌设备,水池里则装满了污水,粉碎后的原料经这条水池清洗后,被送进加工车间。这时,见有生人进入厂房,加工厂老板马上迎了出来。老板告诉记者,厂房是自己盖的,加工厂已经干了两三年,生意不是一般的火,不过,他们白天只是清洗和粉碎原料,加工都要等到晚上。因为白天和晚上电费价格相差很大,所以加工厂把最费电的融化和抽条环节放在了晚上,为此,还专门安装了变压器,一台变压器市面价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看来,这家塑料颗粒加工厂,利润确实不小。在记者与村民的攀谈中得知,与这个村子毗邻的河崖村,还有一家塑料颗粒加工厂,规模和这家不相上下。记者立刻驱车前往。加工厂老板说,他们只能生产普通的塑料颗粒,记者提出进去看看,老板欣然同意。只见这个加工厂,面积和上一个差不多,厂区内堆满了废旧的塑料编织袋,厂房内安装着生产设备。在加工车间门口,记者还看到了大量塑料颗粒成品,粗略估计得有二、三百袋。老板说,这些都是给买家备的货。隐蔽的地点,热火朝天的生产,真让人惊讶,这样的违法行为,必须制止,我们记者把情况反映给了执法人员,休息一会,接着说!

分享到: